2013年01月23日 星期三
公交优先 出行能否一路畅通
本报记者 刘垠

    1月5日,国务院发出指导意见要求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指导意见要求,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保有水平和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大城市要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左右。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能否让人们的出行一路畅通?意见的出台,又会给公共交通部门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为此,记者专访了北京市公共交通集团副总工程师林正。

    数字能否达标 取决于服务水平

    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保有水平和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大城市要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左右。

    “指导意见的出台很有必要,对于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改善交通出行结构、缓解交通拥堵意义重大。”在林正看来,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应细则,才能落实到具体的建设规划中。

    2012年,北京成为交通运输部确定的15个“公交都市”试点城市之一。随着6号线、8号线南段等四条地铁新线开通,北京轨道交通总里程达442公里,成为国内地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城市。

    就北京而言,主城区有2万多辆公交车,能够满足市民出行需求。“但交通拥堵的现状,导致公交车的车辆使用效率低,高峰时期时速仅为16—17公里。”林正坦言,新建的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的换乘较过去有了很大改进,但公交和公交之间的换乘有待优化。“地铁挤、公交堵,自然会有人选择私家车和出租车出行。”

    目前,北京中心城区基本上可以达到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的要求。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占比达到44%,日均客运量达2081万人次,成为全国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最高的城市。同时,小汽车出行比例连续两年下降。

    “目前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500万辆大关,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要达到60%,这对北京的公共交通系统来说是个挑战。”林正认为,关键还得看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是否能为乘客提供快捷、方便、舒适、准时的出行环境,这是吸引更多人选择公交出行的必要条件。

    相比于新加坡75%的公交分担率,香港89%的公交分担率,即便是全国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最高的城市,北京公交分担率依然有很大上升空间。专家表示,指导意见提出的高目标,势必会把公共交通发展带入快车道。

    公交优先 关键是路权优先

    增加公共交通优先车道,扩大信号优先范围,逐步形成公共交通优先通行网络。集约利用城市道路资源,允许机场巴士、校车、班车使用公共交通优先车道。

    不少专家指出,吸引老百姓乘坐公交车的最好方式,就是划定公交专用道,建设快速公交。北京第一条公交专用道诞生于1997年6月25日,在公主坟至大望桥这段13.9公里长的公交车道中,率先将“公交优先”的理念引入交通管理。

    2011年5月24日,北京京通快速路公交专用道启用。说起当时的情景,家住通州梨园、在建国门上班的老谢有点兴奋:“头一次在京通快速上看到公交车把私家车甩在了身后,路上不堵车厢内挤点也没事。现在我上班基本不开车,出家门就能坐上公交车。”

    交管部门当时的数据显示,早高峰专用道内公交车行驶速度达到平均每小时60公里以上,较之前车速提高2倍。如今,两年后的京通快速还如此快吗?

    “京通快速没有刚开通时的效果明显了,常有社会车辆挤占公交专用道,有些为了躲摄像头还遮挡下车牌,在没有摄像头的地方就会很‘大方’的和公交车抢道。”朋友小张每天坐668路上班,效果大打折扣的京通快速让她在乘坐公交车和开车之间纠结。

    指导意见出台后,机场巴士、校车、班车也可以驶上公交专用车道。对此,不少网友担心原本满荷运行的公交专用车道,会不会再次“降速”?会不会成为某些特权车的专用道?

    “出发点是好的,接下来看怎么管理、分配资源。相关部门要严格甄别、认定,符合要求的车辆才能行驶公交专用道。”林正说,保障公交车通行权利,是当前“公交优先”管理理念的体现,也是方便市民出行、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如果公交车道的载荷能力已经比较高了,就不宜过多引入校车、班车等。”

    “十二五”期间,北京将逐步维护、翻新现有公交车道,同时新增公交专用道150公里以上。“北京目前约有400公里的公交专用道,而且每年以20—30公里的速度增长。”林正直言,道路拥挤的地方公交专用道却很少,比如二、三环。虽说目前北京东南西北各有一条快速公交(BRT)线路,但相互之间并未连接,不能形成网络。

    事实上,北京城区道路总里程已达到6247公里,400多公里的公交专用道却不及总长的十分之一。此外,城市中的公交专用道大多为有一节没一节,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拥堵问题。

    公交优先,不仅要大幅增加公交专用道的长度和宽度,林正建议说,要加快三环上公交专用道以及快速公交系统的建设,“使BRT形成一环四放射初步的线网,才能极大提升公交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智能手段 为公交软实力加分

    按照智能化、综合化、人性化的要求,推进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服务监管和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重点建设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车辆运营调度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和应急处置系统。“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移动支付体系建设,全面推广普及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加快其在城市不同交通方式中的应用。

    无需在寒风中苦等,只需手机上网查询,就能知道你要乘坐的公交车还有多久会来,并且有行驶时速和车牌等详细信息。这不是电视上某通讯公司做的广告,而是上海浦东智能交通的一个缩影。

    近日,浦东公交公司发布智能公交手机版——“掌上公交”,乘客只需登录浦东公交官网下载该软件,便可用手机实时“监控”公交动向。目前该软件只面向安卓手机。据悉,3年内“掌上公交”将覆盖浦东所有公交车辆。

    而北京的智能交通系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2002年就启动了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工程。

    “手机信息服务我们正在做,预计明年和市民见面。到时,不仅能查询任何一条线路和公交车站,还能实时掌握出行动态。”林正透露,公交公司还考虑为公交车安装无线路由器,“收费比手机上网的费用低一些,而且信号会比较稳定,预计在特定区域内试行后再大范围推广。”

    事实上,北京公交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由来已久。比如在快速公交(BRT)车站上,通过LED显示屏提供的信息,乘客就能知晓下一趟车在什么位置、什么时候会到。预计在2015年,这些电子站牌将遍布北京二、三环以及主干道上的重点车站。

    早在1999年,北京公交系统就建成了公交智能调度指挥中心,在130辆公交车上安装了GPS,在60辆公交车上安装了无线通讯设备。2008年6月,完成了公交智能调度指挥中心改造,并在40辆救援抢修车上安装了GPS,负责全系统所有公交运营车辆的救援抢修。

    有了智能调度系统,调度员在电脑前就能监控车辆运行、实时路况及客流情况,随时对运力做出相应调整。“调度系统在不断完善当中,给公交车辆安装卫星定位系统已经列入今年计划。”

    指导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全面推广普及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加快其在城市不同交通方式中的应用。加快完善标准体系,逐步实现跨市域公共交通“一卡通”的互联互通。

    对此,林正认为:“‘一卡通’的消费已逐步实现,公共交通‘一卡通’的互联互通技术上并无障碍,难点在于结算,以及现有设备的升级改造和科学管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