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荣鑫研究员 |
闫荣鑫同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委员,总装与环境工程部总装测试技术专业总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中国真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真空学会质谱分析与检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闫荣鑫同志长期从事真空技术工作,工作20余年来,他组织完成我国大多数星船总装各阶段和发射场的密封性测试工作,建立了航天器密封性测试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了神舟飞船、嫦娥探月、北斗导航卫星等系列星船的密封性能;主持完成了多个航天器密封性测试工艺设备研制、厂房建造,使我国航天器密封检测从元器件级、部组件迈向整星、整船系列化、产品化。
攻破技术,为航天发展赢时间
上世纪90年代的飞船总装测试工作中,还采用着传统的氦质谱非真空检漏方案,一艘飞船完成一个阶段的总装密封性测试就需要30天。成长中的航天事业、型号任务发展迫切需要缩短测试周期。面对型号需要,闫荣鑫提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质谱分析多系统密封性测试方案,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他开始了艰苦的工艺研究。闫荣鑫虚心地向老一代专家请教,同时开展国际合作,设计工装设备,跟进加工,进行设备调试,半年的日以继夜后,完成了设备研制。
但是在工艺调试过程中,发现单一工质指标无法满足要求,该设备仅能部分使用,不能完全满足型号需求。闫荣鑫心急如焚,接下来半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住在了实验室,废寝忘食,进行工艺试验、工装改进。这段时间,他经常半夜三四点就醒,同事们经常发现他的电子邮件常常都是凌晨发出的,许多方案都是夜深人静时产生的。
一年多的艰苦努力,闫荣鑫和同伴们终于攻克了多系统密封性测试工艺这个难题,并将其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船的总装密封性测试中,使总装测试周期减少了三分之二,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了国防科技成果奖。可以说,闫荣鑫的质谱分析多系统密封性测试方案,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赢得了大量时间。
严格控制,打造航天器洁净空间
近年来,推进系统管路多余物问题在困扰着五院型号生产。作为技术领头人,闫荣鑫一直特别重视该工作,从2005年就开展了总装密封性测试多余物的控制工作,指定专人进行多余物的梳理,制订测试程序和防范措施。他制订了严格的管理规范,其中之一就是进入总装密封性测试大厅的所有人员必须穿戴分体服装,即使是上级领导也不例外。许多同事不理解,说,“你这测试现场我们是不能再去了,要求太严格了”,但闫荣鑫笑笑,依然丝毫不放松要求。通过这种严格的管理,加上适当的技改,航天器密封性测试大厅原本是十万级的净化设计,现已达到了一万级净化环境。
一直以来,闫荣鑫将多余物控制列入航天器密封性测试的长期工作规划,安排专人长期研究,长期将此作为质量分析会的主题,并带领自己的团队从清洗、测试、工装、实施等专题入手,提出报告,制订出防范规章和措施。多余物长期有效的控制,为航天器的内部创造了洁净的空间,保证了卫星、飞船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行。
追求卓越,奉献航天结硕果
多年来,闫荣鑫同志心系航天,无私奉献,先后组织完成“十一五”“卫星密封性能退化及数值预示技术”共性技术预先研究课题,首次实现东方红三号卫星在轨运行状态的推进系统密封性能预示;主持完成了“氦质谱检漏”工艺改进研究,提出“密封检漏实际测试”向计量测试的概念,夯实了航天器总装密封性测试的基础;组织研制的“质谱分析多系统飞船检漏”工艺等经鉴定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成“航天器压力变化—差压检漏技术”,投入飞船舱体结构密封性测试;完成“卫星推进系统检漏多余物控制”系统解决了卫星推进系统总装密封性测试过程中多余物控制技术难题,在卫星飞船管道多余物控制方面处于领先;作为中国真空学会质谱分析和检漏专业委员主任委员,主持学术年会,促进专业发展。
闫荣鑫同志的多项课题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次获国防科学技术成果奖,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受理专利10余项、制订国家和行业标准9项,发表论文50余篇,作为第二作者合著出版了专业书籍《泄漏检测》。闫荣鑫同志的研究成果均在航天器的生产过程中得到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闫荣鑫同志还培养了高级工程师5名、工程师10余名,硕士研究生近10名,培养技师、高级工技能人才多名。2012年,闫荣鑫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闫荣鑫同志的工作事迹,是千千万万航天工作者的真实写照;丰硕成果的取得,是对闫荣鑫同志追求卓越的肯定和认可,也将是他与蓬勃发展的中国航天事业共同成长的见证。(蔡晓懋 王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