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 万 钢 |
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 王志刚 |
中国工程院院长 周 济 |
教育部副部长 杜占元 |
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 方 新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孙家广 |
国防科工局副局长 胡亚枫 |
中国科协书记 程东红 |
中国农科院院长 李家洋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院士 怀进鹏 |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院士 张 杰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匡尚富 |
中石化集团高级副总裁 戴厚良 |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周维海摄
万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承担引领发展责任(讲话摘要)
十八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凸显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界对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充满了信心。同时,科技界也要在当前科技创新密集,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勇于承担起引领发展的责任。为此,我谈三点体会。
第一,十八大为中国科技的改革发展创造了更加良好条件,也寄予科技界前所未有的厚望和重任。
十八大报告只有一处提到“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就是科技创新,并把它放在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当中。“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这个表述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最”(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脉相承,也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的“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一以贯之、长期坚持”的要求一脉相承,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的一贯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寄予厚望。
第二,大会报告指明了新时期科技工作的努力方向,并作出了全面部署。
大会报告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段文字,虽然只有348个字,却写得非常精彩。从战略定位到努力方向,再到具体举措,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该怎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工作三部分内容。报告指出,“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我体会,这里面包含了3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全球视野”,强调了当今世界的创新格局下国际科技合作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近年来,中国的国际科技合作成效显著,快速提升了我国科技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有力推动了中国的创新活动融入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的进程。最近几年,中国积极开展创新对话,从中美创新对话,拓展到中欧创新对话,取得良好成效。这种新视野、新思维,使得对话从单纯的服务科技合作,逐步拓展到促进人文交流,服务整个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个关键词是“创新能力”,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这次再次强调这三个能力,体现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对《科技规划纲要》的继承和推进,不是另起炉灶。
第三个关键词是“协同创新”。这也是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央6号文件提出的重要理念。协同有多个层面,在宏观层面,强调国家决策层面的统筹协调,完善科技宏观决策体系,完善中央与地方、科技相关部门之间、科技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避免创新资源的重复浪费和低效。在中观层面,强调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强调产学研合作。要提高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军民结合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5个体系的有效互动,提高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在微观层面,强调企业内部、院所内部的协同,强调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协同,强调项目组、学科组之间的协同,强调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
报告还明确部署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5个方面的重要任务。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是强调科技与经济结合这个主题。二是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这是强调科技的源头创新能力。三是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这是强调科技工作要有重大抓手。四是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这是对科技管理工作的最新要求和部署。五是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这是对完善科技政策体系的明确指向。
第三,科技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肩负新的历史使命,不辜负党和国家给我们的重托。
一是要尽快树立创新驱动发展的工作理念。科技系统及广大科技管理工作者要深入领会中央出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历史背景,明确这项战略的重大意义,明确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和严峻挑战,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中来。
二是要尽快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机制。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来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就在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相应的科技管理工作机制。要加快从科研管理向创新管理的转变,不断完善支撑和服务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职能与机制。
三是要尽快落实十八大报告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各项任务部署。一方面,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调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研成果尽快转化落地,形成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要强调科技发展的长远价值和社会价值。要加大对原始创新的超前部署和持续关注,要深化科研评价的分类改革,改变论文、经费、奖励过度挂钩的现象,为科研人员创造能够潜心研究的环境。
方新:致力重大创新突破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根据中央要求,中科院党组就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出具体安排部署,要求全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十八大精神为统领,扎实推进中科院“创新2020”及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增强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确立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基于对我国当前和未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需求,基于对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的深刻认识,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指明了新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方向、战略任务和着力点,赋予我国科技界新的历史使命。
二、发展完善“创新2020”跨越发展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把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作为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我们的根本任务,把出重大成果、出杰出人才、出深刻思想作为我们的战略使命,进一步明确重大创新突破的方向和重点。二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和创新潜力,有效组织重大科技创新活动,有效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营造安心致研的良好环境,为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探索新路子。
三、致力重大创新突破,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紧密围绕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凝炼重大科技需求,把握可能发生革命性变革的重要基础和前沿方向,明确战略重点,找准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以重大成果产出为导向,开展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大幅提升科技创新成果的质量和水平,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的知识基础和发展动力。
四、构建“三位一体”的发展架构,发挥科技体制改革先行者作用
要以科技创新为中心,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活动支持思想库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部在科学思想库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教育机构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基础作用,建立健全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促进三者有机结合、共生发展。
五、大力加强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
要全面推进“开放兴院”发展战略,探索协同创新的新机制,创新思路与方法,加强与部门、地方、企业、大学的科技战略合作,充分利用社会创新资源,了解科技需求,拓宽合作范围,搭建合作桥梁,带动我院相关领域方向的布局优化,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六、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章,坚定理想信念。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发挥党委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革党员队伍教育管理。要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联系广大科研人员,着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要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科研经费、基本建设等重点领域的监督管理,加强科研道德和科研诚信建设。
李家洋: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支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我结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贯彻落实工作,谈几点感受。
一、党的十八大为我国农业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体现了党对世情党情国情农情的深刻把握、对“三农”工作的科学定位、对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科学思考。提出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体现了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当代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在新起点上,加快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根本出路在科技创新。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时代的高度,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引领支撑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认清形势,积极迎接新机遇和新挑战
党的十八大为我国未来发展规划了一幅更加壮美的蓝图。依靠科技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着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但同时,我国农业科技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放眼世界,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美国、欧盟及新兴国家都不断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技术迅速发展并向农业领域不断渗透,国际农业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与此同时,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持续增收难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在粮食实现“九连增”之后,在高起点上靠高消耗、高投入继续增产的空间在缩小,建设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依靠科技创新保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压力日益加大、任务异常艰巨。
贯彻十八大精神,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时代对我们的呼唤,是形势对我们的要求,必须牢牢把握机遇,主动参与竞争,提高农业科技竞争力。
三、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支撑引领农业现代化建设
面对国际国内竞争的严峻现实和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在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时期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时刻,中国农科院作为农业科研的“国家队”,有责任、有义务走在前面、做出表率。这就需要进一步增强勇于担当的使命意识、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始终遵循国家使命,围绕战略需求,把握国际科技前沿;需要倍加努力,承担起引领全国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带动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率先进入世界前列的历史重任;需要攻坚克难,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中赢得先机;需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加快现代院所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们将立足中国农科院职能定位和优势特色,坚持以“顶天立地”即“服务产业重大科技需求、跃居世界农业科技高端”为使命,以“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为目标,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以学科体系建设为主线,以突破重大科技命题为导向,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优化人才团队,着力提升基地平台能力,巩固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加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农业科研大联合、大协作。
匡尚富:以水利科技创新驱动水利跨越发展
我院要按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准确把握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对水利科技的新需求,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主线,以发展民生水利为重点,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提高科研水平,着力提高成果转化率,以水利科技创新驱动水利跨越发展。
一、更加注重创新体系建设,实现创新能力新提升
十八大报告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前提和保障。我院将从五个方面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一是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新机制,努力造就一支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素质精良的科技人才队伍体系;二是不断突出重点学科、巩固优势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加强交叉学科建设,努力构建特色鲜明、水平领先、满足需要的学科体系;三是持续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和试验基地建设,以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部重点实验室、18个院专业实验室为主要架构,加速形成实验设备优良、实验方法和技术先进、实验内容全面的科研创新平台体系;四是加强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研究和制定,努力构建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标准规范体系;五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科技管理与服务体系。
二、更加注重重大问题研究,促进科技创新新突破
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我院将紧紧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灾害与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与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新能源研发等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性重大科技难题,瞄准国际水利水电科技前沿,立足国情水情民情,考虑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强前期科研、应用基础研究和宏观战略研究,加强重大关键技术和实用技术的研发,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尽快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核心技术上提出更多更新的突破性创新成果。
三、更加注重科技成果转化,支撑民生水利新发展
十八大报告通篇贯穿着“民生”这条主线,我院将围绕解决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生活保障、生存发展、人居环境、合法权益”等五方面的民生水利问题,着力将洪旱灾害预警预报与风险管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村镇饮水安全、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水资源配置、水生态补偿等一系列科研成果转发为先进、实用、高效、便宜的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强化培训、宣传、推广、应用与服务力度,着实支撑民生水利新发展。
周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尤其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为科技界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此谈三点体会: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必须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
从国际上看,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实体经济的战略意义再次凸显。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国家创新战略,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科技创新突飞猛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总体还不强,特别是工程化产业化相对落后,科学技术还没有真正成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二、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工程化产业化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要建设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其中最核心的是建设技术创新体系。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关键的是要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工程化产业化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紧地融合在一起,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和重点。要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实现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工程化产业化,把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驱动力。
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途径,要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等部门的协同创新,加快培育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知名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建设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以科学咨询支持科学发展
面对新的历史性任务,中国工程院将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型发展步伐中发挥积极作用。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需要科学决策,科学决策需要科学咨询。中国工程院是作为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建院十八年来,中国工程院密切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积极开展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为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方面加强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建设,履行好国家最高咨询性学术机构的职责发挥院士们的集体智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贯彻“战略研究、咨询服务、支持决策、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立足工程科技,开展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动员全体院士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各自岗位上敬业奉献,在专业领域内发挥领军作用,促进科学技术创新,推进转型发展步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胡亚枫:把科技创新作为建设国防工业的第一驱动力
按照十八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的第一驱动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防科工局将着力做好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科技问题。加快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抓好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重大专项,配合推进载人航天、大型飞机等重大专项,力争在基础科学前沿领域实现原创性突破,在战略高技术领域实现重点跨越。大力加强129项国防关键技术攻关,针对高新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中暴露出来的深层次问题,凝聚资源,集智攻关,产学研用结合,在一些战略方向和关键领域实现重点突破。
二是大力加强军工核心能力建设。着力突破制约武器装备发展的“瓶颈”,加强统筹规划和供需对接,提高核心元器件、关键原材料、先进制造工艺、军用动力、计算机基础软件自主发展能力。瞄准武器装备未来发展和现实需求,加强国防科技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探索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突破基础理论和关键机理。按照武器装备研制和创新发展需求,优化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先进技术研究应用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和结构,提高平台的开放、共享程度和运行质量。加强核心能力体系化建设,打破行业壁垒和部门界限,注重能力建设的完备性和先进性,既要防止出现新的短板,又要适度超前于型号研制,更要强化能力监管和评价,以保障其完备性和高水平。
三是积极推进军工科技体制改革。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有利于推进自主创新、有利于促进武器装备和应用技术发展、有利于增强公益性基础支撑能力的原则,合理分类、有序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革。大力推动协同创新,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强军民科技资源的集成,进一步扩大武器装备科研任务竞争范围,形成军民高技术共享和相互转移的良好格局,共同推动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完成。加大对原创性成果和杰出创新人才的奖励力度。
四是加强国防科技人才阶段建设。培养造就一批领军型军工核心人才。注重发挥实践锻炼人才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重大专项实施、重点装备研制、重大技术攻关等科研任务,造就并发现科技领军人才。重视创新团队建设,加强对科研生产一线高层次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
五是大力营造激励创新的文化环境。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军工精神”。倡导自尊自强、严谨求实、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的科研作风,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激励创新、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构建宽松包容、诚实守信、耐得寂寞、科学民主的学术环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实践、尊重创造,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活力和创新热情,为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奋发努力、扎实苦干。
怀进鹏:深刻理解 勇于实践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听了十八大报告,作为一名科技与教育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又感到压力,主要谈三点认识。
一是从全局高度理解和实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既是适应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迫切要求,又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把握,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体现,更是进一步坚定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当前,世界科技和产业格局孕育新的变革,我们要从全局高度,审视全球范围内第三次工业革命袭来的浪潮,进行国际性、系统性思维和判断,通过政产学研用等各方力量的协同融合,开创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
二是从时代使命理解和实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大报告强调,创新驱动要“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这与大学的责任和使命密切相关。研究型大学应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但不能仅停留在知识运用和技术攻关,而要据此发现并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源头”问题进行持续研究,选择企业不能干、不想干,但又是必须干的事,使研究创新既源于行业产业的重大需求,又能引领行业的创新发展。北航办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也得益于创新驱动,得益于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动力。今后,我们将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加快推动交叉科学研究院建设,积极应对大学在知识创新体系的贡献力,努力成为世界知识创新体系的关键和前沿;我们更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进一步实施先进工业合作伙伴计划,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推进与航空航天及信息领域的实质性深度合作,共建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并通过“工业讲席教授”等高端人才互聘机制,和“专利与资源共享”等利益分配与成果转化机制,形成“哑铃型”良性发展机制和协同创新格局。
三是从历史责任理解和实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历史新起点,中国高等教育必须融入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之中。研究型大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殿堂,更要积极推进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高质量科学研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大力推动协同创新、科教结合,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服务于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倾力推动在创造知识中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创造知识。同时,创新源于深厚的基础,创新的基础是厚积薄发,我们将继续加强“科学基础、人文素养、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发展,推动建立知识创造与人才培养双轮驱动和有机结合的新机制,以传承、开放、超越的精神,推动实施北航人才行动计划白皮书的各项任务。
张杰:大学要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
我想结合我担任六年大学校长的思考和经验,谈一点体会并提两点建议。
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是要加强创新意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发展。在此过程中,创新是关键,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但创新的引擎和源头是什么?如何建立激励创新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来看一下在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大学所发挥的作用。美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上半叶的要素驱动的快速发展时期,美国大学的主要功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中叶到目前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驱动的创新发展时期,大学除了继续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外,还响应社会的需求通过自身的变革及建立激励创新的动力机制、保障机制,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和文化引领的功能,成为了美国第二个发展阶段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促成了上个世纪60年代的航天、70年代的电子、80年代的软件、90年代的互联网以及正在兴起的云计算等五次技术和产业革命,带动了美国经济社会的五次跨越式发展。
在我国社会发展全面转型时期,中国的大学也应该要大有作为,要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创新源泉。这是中国大学的历史使命。为此,中国的大学应该加快构建与完善卓越的人才成长体系、创新发展体系和文化传承创新体系。
首先,要建立卓越的人才成长体系,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引领未来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建设创新型国家。其次,要建立卓越的创新发展体系,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创新要素的输出和创新生产力的转化,并带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最后,要建立卓越的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发挥文化创新功能,形成创新文化,增强创新能力,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形成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引领时代发展,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最后提两点建议。第一是希望能充分认识大学与社会重要的相互作用关系。大学除了是社会的人才成长体系外,还是社会的创新发展体系和社会的文化传承与引领体系。第二是希望能更加注重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另外两个重要要素,即创新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建设。在国家研发经费的投入上,进一步加大日常经费和人员经费的投入,在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少一些项目经费,多一些日常经费和人员经费的投入。建立保障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的人事制度和薪酬体系。
戴厚良:努力建设创新型企业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大会,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国石化作为特大型国企,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强化油气安全稳定供应,发展绿色低碳新能源,责任重大。结合会议精神,我们将做好三方面科技创新工作的实践。
一是把握未来,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根据中石化党组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发展目标,我们初步制定了《中国石化2030年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关于加强中国石化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提出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绿色低碳、引领新兴、差异特色、支撑一流”的科技发展战略,提出集全公司之力,发挥一体化优势,重点创新突破一批战略性新技术,提升和完善一批核心技术,深化一批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将努力加快形成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技创新成果,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持续推进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实现战略支撑。
二是实施好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努力建设创新型企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将进一步完善中国石化“一个整体,四个平台(勘探开发、石油炼制、石油化工、新领域及公用技术),统一计划,集成开发”的科技体制,加强内部产销研结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外部产学研结合,努力使中国石化成为科研投入的主体、科技开发的主体、成果转化的主体,努力实现“产业制造”带“产业创造”。
三是着力自主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结合石油石化实际,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文化和推动力量;坚持着眼未来市场和差异化市场,把握科技发展的主攻方向;坚持体制机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坚持发挥中国石化上中下游一体化优势,形成协同创新;坚持转变创新方式,实现从“跟跑”向“领跑”的转变;坚持开放式创新,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搞科研;坚持人才为先,崇尚科学精神。重点突出页岩油气、生物燃料与生物化工、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等领域技术突破,保障未来我国能源安全,奉献绿色清洁产品,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杜占元:注重协同创新 推进高校科技工作科学发展
下面我就高校科技战线如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谈点认识和体会。
十八大胜利闭幕后,教育部组织人员认真贯彻学习,专门召开了一天半的党组扩大学习会,及时组织高校系统进行了座谈。党的十八大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具有决定性、历史性意义的大会。胡锦涛同志的重要报告,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的工作和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指出,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实践性,反映了我国改革发展实践的客观要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报告特别强调要“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这些精辟的论述,为科技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高校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
十八大报告也特别强调,要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这既是高等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根本途径。对高校科技工作来说,就是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国家战略。同时,高校科技工作还要用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以人才为根本,以学科为基础,以科研为支撑,形成有效的平台和创新机制,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全面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科技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强大动力,以实施“2011计划”为关键抓手,着力深化科技与教育、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加快转变高校创新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高校科技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的能力。
综合运用规划引导、政策推动和项目牵引等手段,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创新能力,实现高校科技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即努力实现科研指导思想上从重视成果导向向解决问题导向的转变,努力实现科研评价体系上从注重扩张数量向注重提升质量的转变,努力实现科教体制机制上从分散封闭向协同开放的转变。
要以评价机制改革为突破口,把高校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上来。改变单纯以论文、获奖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注重原始创新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实效,建立分类评价、开放评价的新机制。
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科教结合的深度和广度,对这一地位的巩固和作用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科技成果转化与高校校办产业是高校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转变观念,面向需求,服务社会,切实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薄弱环节,努力探索高校产学研结合和促进成果转化的新机制。大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动校办企业科学发展,切实为加强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孙家广:科学筹划科学基金 推动基础研究繁荣发展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报告统揽全局,内涵深刻,令人鼓舞。我就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讲几点体会。
一、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十八大报告把科技创新放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全局中加以安排,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定位判断和发展要求。
首先,提出了新判断。十八大报告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其次,提出了新要求。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作为坚持科学发展的“四个着力”之一,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五大任务”之一,这一新部署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最后,提出了新挑战。十八大报告明确了两个“百年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自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扎实有效的工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科技基础。
二、科学筹划科学基金工作,推动基础研究繁荣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近十年是我国基础研究取得了辉煌成就,步入黄金发展期。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原始创新比较匮乏,创新环境不尽人意,科研浮躁趋于蔓延,基础研究还不能完全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还不能很好满足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科学基金工作要着眼国家发展大局,准确把握战略定位,贯彻落实工作方针,突出三个更加侧重的战略导向,科学筹划未来发展。
首先,是厚植科学基础,提升原创能力。科学基金工作要着眼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高度,统筹推进学科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服务经济社会的战略部署。要把促进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孕育原创突破作为战略基点。要面向国家需求,超前部署对国家长远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重要战略领域。
其次,是统筹资助部署,培育创新人才。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科学基金工作要把培育创新人才作为科学基金发展的根本着力点,切实尊重创新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规律,坚持培养后备人才和激励一线人才相结合,稳定国内人才和吸引海外人才相结合,促进领军人才成长和培育创新团队相结合,支持发达地区人才与扶植落后地区人才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人才资助培养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蓄积丰富的人才资源。
第三,是推动战略协作,促进协同创新。科学基金工作要加强与中央、地方科技管理部门以及产业界的战略协作,引导多元投入,推动资源共享,促进大力协同。要完善联合资助机制,带动地方和行业投入基础研究,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引导科学家主动面向产业发展凝炼科学问题,推动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
四是深化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要认真落实分工任务,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按照可操作、可检查、可报告、可公示、可问责的要求,健全规章制度,管好用好科学基金,让中央财政放心,让纳税人称心,让广大科学家舒心。
程东红:落实十八大决策部署 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
中国科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科协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一、深刻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中国科协高度重视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传达学习, 15日下午党组立即召开会议传达十八大精神;16日召开全体党员干部大会,认真学习和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
21日,中国科协下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为深入准确了解全国科技工作者对十八大的热烈反响,我们还立即组织中国科协504个遍布全国的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对10000多名科技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
二、准确把握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努力推动科协工作迈出新步伐
党的十八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做出总体部署,这对科技工作、科技工作者和科协组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一,是准确把握对科技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做出新贡献。把加强学会能力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着力提升科协及所属学会开展学术交流、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着力搭建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学术交流对自主创新的先导作用。发挥学术交流在促进原始创新中的源头活水作用,把创新要素引入基层,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第二,是准确把握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新要求,切实发挥好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中国科协将认真履行《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职责,深入研究实现到“十二五”末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目标的落实措施。着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科技馆体系,不断扩大科普受益面。
第三,是准确把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引导科技工作者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楷模。中国科协等单位将继续推动实施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确保实现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的目标和总要求。
第四,是准确把握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科技人才成长提高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加大优秀科技工作者的表彰奖励力度,继续向基层一线和中青年科技人员倾斜。调动激发基层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科技社团表彰奖励体系。
第五,要准确把握对科学决策的新要求,积极推进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抓住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科技课题,推动形成科学有序的决策咨询体制和机制,努力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与各级党委和政府之间建立起畅通稳定的沟通渠道。
三、扎实做好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科协工作的强大动力
第一,要切实加强对十八大精神学习的组织和领导。
第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动工作。
第三,要认真组织好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宣传。及时了解科技工作者对十八大的反响和思想状况,密切关注科技界舆情,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面向科技工作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宣传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成效、新进展。
王志刚:十八大精神是指导我国科技工作的重要行动纲领
(总结讲话摘要)
今天,来自科字口各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来自院所、高校、企业的代表,从不同侧面畅谈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想法、建议。大家的发言很好,充分反映了当前科技管理部门以及科技界衷心拥护党的十八大各项决议,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各项决策部署的决心。
当前,科技界要认真落实中央的指示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结合各自领域的实际工作,专题研究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对科技提出的各项要求和部署。为此,我谈四点体会。
第一,要有大局意识。要把科技工作放在党和国家的大局,放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十八大报告充分肯定了过去十年特别是最近五年来科技发展的新成就,对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做出了全面的总结和概括,为我国未来科技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目标要求,做出了全面系统的战略部署。十八大报告开启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新征程,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科技工作的重要行动纲领。我们要始终做到讲政治、顾大局,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高度自觉地与中央保持一致。
第二,要结合工作实际。要树立战略意识,明确定位,深化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改革发展的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领会。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作为进一步推进科技工作的根本要求,一以贯之,长期坚持。我们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始终绷紧创新驱动这根弦,在各项科技改革和发展任务中都体现和落实这一战略要求。
第三,要以重点带全局。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同加快落实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各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要找准着力点,认清形势,加强谋划部署,切实承担好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责任,找出提纲挈领的抓手,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提出实实在在的措施,努力推动各项科技工作,在加快科技改革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和谐发展上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取得重要进展。
第四,要加强舆论宣传。要在科技界营造良好的学习宣传贯彻的氛围,形成广泛的共识。要抓好本部门、本单位、本领域内的学习活动,使十八大精神融入科技工作者的头脑中去。要做好在科技界的宣讲活动,科技部门和科技领域的十八大代表要带头做好宣讲工作,尤其是要深入基层,带动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要结合科技发展的新成就、科技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下一步科技工作的新思路、新部署,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做好对全社会的宣传工作。
第五,要形成合力。要切实发挥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加强对学习宣传贯彻的组织领导和统一协调工作。科字口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各有关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的一把手,要负起领导责任,结合实际专题研究部署本领域落实的具体措施。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科技日报记者 陈磊 贾婧 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