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1年05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越时空的大爱
——倾听革命后代讲述过去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

  ■ 红色启示

  我们曾经被压迫,我们更拥有英雄。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千千万万革命先驱用鲜血和生命为新中国奠基。他们经历过无数艰难、挫折与困苦,经受过血与火的洗礼考验,他们更体验过实现心中理想的幸福与荣光,奏响了一曲曲豪迈激越的民族精神凯歌。

  这样的父亲母亲,不仅凝留于后代心中,更永远镌刻在民族和人类的永恒记忆中。

  一边是会随时掉脑袋和一个暂时望不到胜利的理想,一边是可能的升官发财和生活舒适,他们毅然选择了为穷苦大众求解放的大业——

  义无反顾的抉择 舍生忘死的追随

  1927年风云突变。血流成河的大屠杀考验着成千上万名共产党员,他们需要用血肉之躯再一次坚定自己的理想。

  革命最低谷的时候,叶剑英挺身加入了共产党。

  女儿叶向真说,父亲在井冈山的境遇与他当年在国民党军队当师长时可谓天壤之别。“他放弃高官厚禄,脱掉皮鞋穿草鞋的举动,许多人不理解,但是父亲义无反顾地跟从了自己的内心: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叶向真说。

  黄克诚当时有国民党员和共产党员双重身份,在北伐军中已任团政治教官,与团长关系不错,月收入上百大洋。

  对于一个出身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饱受欺凌压迫的农民儿子来说,革命绝非一句口号。1927年10月,黄克诚谢绝了团长的挽留,毅然离开国民党部队,冒着生命危险到武汉寻找党组织。

  “鲜血淋漓的历史,已涤净了他对个人的意识。在以后艰难困苦的岁月里,他舍生忘死追随共产党和红军,为劳苦大众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富强奉献了一生。”黄克诚之女黄楠说。

  从1921年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到28年后夺取全国政权,千千万万共产党员在信仰的指引下,疾风骤雨般摧毁旧制度、建立新中国,中华民族从此由苦难走向辉煌。

  历史忘不了——“眼底烟云过尽时,正我逍遥处”的“秋白绝笔”。福建长汀罗汉岭下一块草坪上,面对行刑者,瞿秋白盘膝而坐,微笑点头:“此地甚好,开枪吧!”

  人民忘不了——“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那大义凛然、气壮山河的就义诗。

  民族忘不了——《可爱的中国》这一“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用皮鞭抽打、坐老虎凳、灌辣椒水……方志敏毫不动摇,始终饱含着激情和对党的忠诚……

  他们常常缅怀那些牺牲的战友,对于党和国家给予的“高官厚禄”,总是深感“内疚”,他们对党、对人民——

  充满深情的热爱 一心一意的奉献

  “父亲一生征战无数,遇到的都是难啃的骨头,太行山抗日、中原突围、大别山剿匪……”开国大将王树声的女儿王宇红追忆,1936年,父亲抱病参加西路军,与兵员和装备数量超出我军数倍的敌军喋血战斗。西路军被打散后,他孤身一人,从祁连山一路乞讨,一路惊险,辗转回到延安……

  新中国成立后,王树声常常缅怀那些为了革命事业牺牲的战友们,对于党和国家给予的“高官厚禄”,他总是深感“内疚”。“爸爸总说,他只是革命的幸存者。”王宇红说。

  “为党和民族做一点事情”,这是1973年底王树声弥留之际留给后辈的遗言。在父亲影响下,儿子王鲁光身残志坚,投身残疾人事业。多年后,妹妹王宇红接过哥哥未竟的事业,至今工作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岗位上。

  开国中将赵镕是我军优秀的后勤工作领导者和指挥员。循着父亲足迹,70多岁的赵沱洲来到井冈山,做传播革命精神的志愿者。“长征途中,父亲总是身背两个布袋,一个装着银元,一个装着账簿,白天布袋不离身,晚上睡觉用钱袋子当枕头,用脚压住账簿袋。中央领导称他为顾全大局的好管家。”

  1998年6月21日,红军老战士曾志在北京溘然长逝。一则“生命熄灭的交代”感动世人——“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在家设灵堂,遗体送医院解剖。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另一部分埋在白云山有手印的那块大石头下。三个月后再发讣告,只发消息,不要写生平……”

  在江西省委组织部井冈山党员干部培训中心红色课堂,曾志的孙子石金龙感慨万千:奶奶生前非常节省,从不乱花钱,去世后,家人在抽屉里发现了她准备交给党组织的80多个信封,上写:“这是我的工资剩余,留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他们不贪权、不谋私,胸怀如大海一样宽广。他们做人、做事,只求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有利——

  豁达从容的胸襟 大公无私的情怀

  在朱新春眼中,父亲朱良才对权力“拿得起,放得下”。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中央提出领导班子年轻化问题。经过一番认真考虑,朱良才决心率先响应号召,主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

  “听到父亲的想法,登门做工作的简直是络绎不绝。”朱新春回忆,当时不少好心的伯伯、叔叔劝父亲放弃这个想法,还有人上门做母亲的工作。

  时隔多年,朱新春仍记得当年父亲说的那番话:“我们是共产党的干部,权力是党和人民的,不是私人财产。我们凭什么只能上不能下?凭什么只能得不能让?主动让权这个头,我带定了!”

  不久,经中央批准,朱良才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

  “纵然给我更大的权力,我也决不以权谋私;纵然给我更多的金钱,我也决不丢掉艰苦奋斗;纵然让我再活80岁,我也决不止步不前。”这是开国上将李聚奎80岁时写下的一段“座右铭”。

  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不居功自傲。正是秉承这样的权力观,一些革命前辈甚至要求自己的孩子隐姓埋名。

  对此,开国上将张爱萍的长子张翔深有感触。印象中,父亲从不允许子女借用权势谋取任何好处。张翔说,上世纪70年代,妻子与他长期两地分居,很想调到北京。一些父亲的老部下得知后,都表示愿意帮忙。当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亲时,得到的却是严厉的批评。

  岁月孕育艰辛,奋斗成就辉煌。对于普通人来说,追忆逝去的岁月是一种幸福的享受;然而对于他们,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不忘昨天,把握今天,展望明天。

  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智慧开创中国历史崭新篇章。子孙后代更应继承先辈遗志,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奋勇进发。

  (记者卫敏丽、崔静、余晓洁、李兴文)(据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