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晔)5月16日,伴随着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的轰鸣升空,远在大洋彼岸的东南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院长罗军舟教授也绷紧了神经,作为“阿尔法磁谱仪”实验项目的参与单位之一,东南大学即将建成的数据分析中心将在未来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成为全球科学家寻找宇宙反物质和暗物质的数据大本营。
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华裔美国科学家丁肇中教授领导“阿尔法磁谱仪”实验,由于涉及宇宙起源及构成,从而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广泛关注的大型国际合作科学实验项目,目前已有15个国家的8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其中。
反物质和暗物质在哪里?理论上讲,它们应当存在。现实中,却难觅其踪。虽然科学家已经先后通过理论证明和高能粒子对撞机找寻到反物质的“影子”,但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在现实中找到反物质存在的有力证据。它会不会“藏身”于遥远的太空呢?这是目前粒子物理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从1998年6月2日AMS-02进入太空,科学家就开始在太空中像大海捞针一般搜寻反物质和暗物质粒子。
2002年,丁肇中教授与东南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在该校建立AMS中心,共同参与“阿尔法磁谱仪”实验研究。
据罗军舟教授介绍,东南大学承担的主要任务有3项:一是复制AMS-01“阿尔法磁谱仪”并放置在该校进行模拟探测研究,并向青年学生开放展示,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未来参与到空间物理的研究中去;二是参与AMS-02“阿尔法磁谱仪”的研制,AMS-02比AMS-01更大更复杂也更先进,科学家曾计划使用低温超导磁体,最后因多种原因不得不放弃改换使用永磁体,但其探测器和电子装备却大大升级;三是建立数据分析中心,将AMS—02传回的数据储存并进行分析研究,甄别各种物质粒子的轨迹、动量和能量信号。
据悉,在未来3—5年内,AMS—02发回的数据量将高达420T,相当于20个国家图书馆藏书量的信息数据总和。它们首先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接收来自国际空间站的数据,并剥离传往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丁肇中实验室,并再传到东南大学新建的数据分析中心。该校为此研发了专门的少量存储与分析系统,来自全球的相关科学家将通过互联网登录该中心,通过东南大学研发的软件分析系统进行科学研究。
目前,这个储存量高达500T、融合了IPv6下一代互联网、海量数据处理分析等多种前沿技术的数据处理分析中心将在今年6月投入使用,届时AMS—02此行究竟有何斩获将在此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