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17日 星期四
高校是人工智能产业的主阵地

    如果现在问当前互联网界什么最热,相信身处“象牙塔”中的学子都可能会给出两个答案: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区块链。但要论占据“风口”周期的长短,区块链肯定败下阵来。毕竟,能在国内互联网“风口”近两年而没被挤下的人工智能还是绝无仅有的。

    然而,面对行业利好,我们却在人才和技术方面,跟欧美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仅人才方面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才对需求的满足1/10都不到。对于人工智能而言,人才培养是关键,需要高校等教育机构做出不懈努力,而合格的教师队伍建设则是关键中的关键,这不仅是教育责任,更需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顶层设计直击行业痛点

    今年四月份,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指出,到2020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到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到2030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计划》要求全面提升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能力,推动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和应用示范全方位发展,为我国构筑人工智能发展先发优势和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智能社会提供战略支撑,明确了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

    纵观目前国内的人工智能教育,顶尖人才鸿沟、师资力量薄弱、教育体系不足,这3个问题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但从教育部跟进的政策措施来看,国家正在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政校企强强联手发力

    政策有了,顶层框架也成形了,接下来如何落地推进就得看各教育机构以及产业化前沿的行业企业了。

    4月28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商汤科技、上海知名高中优秀教师共同编著的全球第一本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日前正式发布,国内中等教育体系首次引入人工智能教材,意味着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国正式迈入基础教育阶段。由此人工智能这一当今最前沿的高新技术将走出“象牙塔”,成为每一个在校高中生都可以掌握的基本技能。

    5月4日,浙江大学&同盾科技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项目正式启动,该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是立足行业发展现状,应对国家新时代的战略需求,在科研攻关、理论创新、人才培养、商业应用等层面进行深度布局和探索的研究机构。

    5月5日,由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人工智能协同育人工作委员会、教师培训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百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承办的“新工科产学研联盟深度学习师资培训班”正式开讲。

    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整个产业生态的最核心的技术,只有让更多的学校以及老师掌握这个技术和原理等等,对于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人才真正从最底层的技术就有掌握,而且能够有更多更广泛的应用,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以上种种足见从政府、教育机构到行业、企业对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视程度。毕竟,高中及大学等教育机构是人工智能人才的发源地,也会是未来人工智能产业的主阵地,其人工智能学科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将直接决定着未来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

    (大学生科技报综合报道)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