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28日 星期四
为机器人赋能“看得懂”的智慧
他们凭什么夺得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亚军
本报记者 何亮

    9月23日是速感科技的三岁生日,陈震早上6点出发,带领着50人的团队开拔登山。

    而6个小时前的凌晨,陈震还在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这可能就是青年创业者的旺盛精力和自律精神”,记者感慨。3天前,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鏖战3日后,陈震率领航空航天大学团队一举夺得总决赛的亚军。

    2012年,陈震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室里的一名乖巧大学生。如果做实验是“理工男”命中注定的归宿,那么搞产品则成为陈震“逆袭”为公司CEO的必杀技。

    “当时在做特种机器人和无人机的机载视觉系统实验,它既是一项国家973项目,还是与军工相关的课题。”从事技术研究的陈震发现,这项技术正处于从学术领域快速向产品化转移的阶段。于是,2014年,他创立了速感科技公司。

    那年,陈震的年龄是21岁。此时的陈震,比他清秀的学生脸庞更具有“迷惑性”的是管理思维与市场判断。

    2014年,可以在资本市场角逐的“独角兽”都是OTO的企业,单纯的技术型企业并不被看好。但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悄然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亮相,陈震及早洞见到这一趋势。

    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上拿出产品的demo,伴随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的发酵、酝酿、出台,陈震的速感科技不断研发、推出产品、蛰伏于潜在市场。等到风来,速感科技拿到了1亿元的投融资,“当当正正,我们精准地站在科技的风口上”。

    “利用视觉系统实现自主定位与地图创建,就是为智能机器人构建‘一双慧眼’,解决空间中智能设备的感知、定位、导航、规划等关键应用问题。”陈震说。

    “对于工业级应用,潜在客户是自动化叉车;对于消费级应用,解决方案可用于扫地机器人、超市智能跟随机器人等。”陈震告诉大学生科技报记者,视觉技术在服务机器人上有很大市场,尤其是在扫地机器人方面,对比欧美地区等发达国家25%的扫地机器人市场渗透率,这一数字在中国不足1%。

    而面对这个火起来的技术和来势汹汹的竞争者,陈震却显得不急不缓。在他看来,速感科技具有足够的竞争优势。

    一方面是速感科技起步于国内技术市场较为冷淡平和的时期,他们已经完成了初步的产品打磨、技术优化;另一方面,经历种种挫折后,技术研发具体方向最终找到——做核心技术下的定位优化,使技术实现场景化应用。

    最重要的是,陈震麾下有一支强悍团队。

    CTO张一茗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负责包括光学、嵌入式、底层驱动、项目供应链、产品等与模组相关的模块;CMO贾小龙是清华大学应用金融学硕士,负责市场推广与大客户销售;COO吴欣拥有美国沃顿商学院MBA背景,曾先后在微软、国内上市公司、创业团队负责运营和管理;作为CEO的陈震负责统筹整体,管理团队。

    “我们配合很默契。”陈震对这支铁四角队伍这么评价。

    从当初五六个人的初心发展到今天50位来自各个名校和一线企业的强大团队,3年时光让速感科技快速成长为国内一流的人工智能视觉技术公司。

    石子路上的背影和脚步、游戏场上双手交叉握在一起的人群、扑克牌前咧嘴大笑的夸张表情……陈震用照片表达周年时刻登山团建的快乐心情,并附言“‘善护念’,让我们携手走向下一个三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