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07日 星期四
校企协同创新,破解科研成果落地难
本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谢亚京 沈涛 王自遥

    没有企业实践,科学研究只能纸上谈兵。企业需要高校的科研成果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高校的科研成果需要通过企业转化为社会生产力,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可以实现企业、学校和个人的多方面共赢。近年来,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致力于解决校科研成果与产业发展对接不畅的“老大难”问题,一大批科研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推进校企融合、协同创新。

    学校自主研发,助油企提产增效五成

    油水井防腐蚀一直是油气开采中的技术难题。前不久,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大学生科创团队在指导教师石国军的帮助下,通过多项技术革新成功获得油管内衬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塑料管的钢塑复合管,其性能和主要指标都能满足油田污水回注井管柱的要求,并能够显著地降低管柱的腐蚀,提高其使用寿命。

    目前,该成果已经由江苏油田量产注水井管柱6000米,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分别增长和降低50%,具有较好的市场推广前景。高校的科研实力解决了企业的难题,同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应企业需求,校企一起科研

    2011年日本东北部大地震,依靠进口日本原材料的企业因日方无法按时供货而影响企业正常运营,扬州市广陵产业园暻泰车材便遇到过这样一个棘手问题。

    作为“义工教授”的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黄明昌教授在企业上课时,得知该企业遇到了生产困境。在问清了试剂的用途后,黄明昌带领团队攻关,和企业一同组织科研,最终研发出了进口试剂的替代品。替代品不仅完全够用,成本也仅有原试剂的十分之一,一举为企业创造了60万元的经济效益。此次应企业需求,校企一同研究,成果颇丰,带来可观的效益。

    校企建立合作,协同创新

    纳米粒子在聚丙烯基体中均匀分散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天奈(镇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不久前,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与该公司就碳纳米管在聚合物纳米功能复合材料领域应用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建立合作关系。学院将碳纳米管表面改性技术、石墨烯微片分散技术以及与其它碳材复合技术,应用于企业开发新型聚合物基纳米复合功能材料,一举解决了困扰企业已久的问题。

    负责新材料研发的朱爱萍教授介绍,新材料调整复合配方及工艺使复合材料产品性价比高、性能稳定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根据合作公司的市场需求试制了其它基体的聚合物改性体系。

    “该碳纳米管改性聚合物在消费电子、汽车、照明以及医用设备等领域也将有所应用,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选择合适的聚合物基体,和功能改性纳米材料,制备力学及功能符合使用要求的复合体系尚在研究当中。” 朱爱萍说。

    多方共赢,科研成果落地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高延安告诉记者:“校企合作会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我一直反思这个问题,我们做高等教育,最大的挑战无非是实践和创新,而这两件事又都是课堂里面教不会的。 这种校企合作促进协同创新的模式,在部分企业已经建立起来,但我希望能够把这种方式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开来,这对高校和企业都有利。”

    在高延安看来,校企合作后,实现了优势互补。借助于企业的实验平台,教师可以就遇到的问题开展科研,更新知识,实现教学与研究的互补,进而更新教材内容,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形势。

    其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将双方的理论和实践优势加以融合,开展应用型科研工作,不仅为企业行业及政府部门解决了难题,又提升了自身科研实力,研究成果还可转化成教学内容,形成有特色的案例教学,实现了多方共赢。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