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13日 星期四
扬州大学村官班田头接受毕业教育

    本报讯 (通讯员宋少杰)毕业前夕,扬州大学农学院张家港班毕业生,前往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的田间地头,学习“亚夫精神”,接收毕业教育。张家港班是扬州大学与张家港市联合培养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定向村官班,实行“定点招生,定向培养,协议就业”的模式,旨在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人才。张家港班深受当地学生和家长的喜爱,该班的学生全部通过江苏省高考统一考试,以高于扬州大学平均录取分的高考成绩的优质生源组建而成。

    从2010年设立以来,这一联合培养模式,一直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开创了我国校地联合开展农村基层实用人才本科学历教育的先河。这些村官们毕业后,地方政府安排到当地村部或社区的村官岗位上工作,毕业前他们不需要找工作,他们需要的是对基层工作、对基层农业工作,尽快上手。从而扬州大学农学院安排了该班田间地头的毕业教育。全国道德模范赵亚夫先生亲自带领毕业生们参观戴庄村有机农业发展的典型,详细跟同学们讲解如何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带领农民致富、改变农村面貌。在指导农民致富方面,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卖,实现农民富”。毕业生们认真聆听赵亚夫事迹,感慨于他扎根农业53年,将自己的一生写在了田野之上,奉献给农业。在江苏句容的农民中流传着,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直接受到赵亚夫指导的村官小汪和毕业生们现场分享了他村官上任6年来的心路历程。从刚开始的不被家人认可,到后来家人开始支持村官事业,支持他在句容创业,现在他扎根句容戴庄村,种果蔬搞养殖,年收入已经达到几十万。现在小汪的父母也过来了,一起帮忙经营着小农场,在惠及更多人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和境界。毕业生们切实体会赵亚夫的朴实、艰辛、执着与奉献。班长祁晨深有感慨地说:“在校期间,学校采用‘三双两段制’(双课堂制、双导师制、双论文制及‘学校科研系统训练和乡土适应性实习’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三年一贯制社会实践纳入专业课程体系。我们经过学校的培养,进得了实验室,下得了庄稼地,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下一步,我们将带着赵亚夫先生的殷殷期盼:永远把农村、农业、农民放在心上,走上村官的征程。”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