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
高校“跑腿经济”要警惕跑“偏”
陈杰

    前几天坐地铁时碰到两个年轻人大聊创业经,正酣处一人却不满地抱怨:“寒假一来大学校园就空了,客户们都回家过年了,我也该歇歇了!”

    然不知道这个年轻创业者做的什么项目,可以肯定的是其客户群体高校学生群体,其会有这样的抱怨也算正常。一直以来,对于有商业头脑的人而言,校园就是一座闪闪发光的“金矿”,学生就是其最慷慨的“上帝”,但校园经济确实最担心的就寒暑假,守着几乎人去楼空的校园,“老板”们心理上都需要作出一些相应的调整才好。

    在这一点上,本校内自掘商机的学生“创业者”们就要坦然得多。

    从去年双11开始,本人就关注过普遍存在于高校的“跑腿”经济。得益于“双11”过后,高校快递数量激增,校园内“求代拿”的需求成倍增长。乐于“跑腿”的学生也从中发现商机,催生了新兴的“跑腿经济”,比如代打热水、代取外卖等。有人通过“跑腿”,月入不菲,还有人专门通过这种形式创业,建立了“跑腿”网络平台。

    其实,对于学生们的代取需求的聚增,双11的缔造者阿里巴巴也看到了,“包裹侠”便是阿里巴巴旗下菜鸟网络推出的一款面向高校的代取件手机应用,没时间或者不愿意拿快递的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淘宝中的“菜鸟驿站”或者相关的手机应用程序发布代取件订单,价格自定,1-20元不等。而附近有空闲或者愿意“跑腿”的学生就可以用手机抢单,获得一定收入。

    近来,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一学生徐民森代人跑腿的创业项目就颇受媒体关注。徐民森介绍,仅12月12日当天,他就接到近50份送餐上门或代领快递的业务。“‘双11’时我萌生了送快递上门的想法。当时高校快递数量猛增,加之天气转冷,许多学生托同学帮拿快递,我就想起自己曾在外卖平台兼职的经历,校内代买饭、取件的创业项目就应运而生了。”

    据了解,目前徐民森每天平均能接40单,他们团队5人按件分成,每人每天能赚15元到60元左右。“我们创业初期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积累经验、积攒人气。”徐民森表示,未来希望把业务扩大到其他高校。

    估计,不少人会认为“跑腿经济”会造成高校“功利主义泛滥”和“人情味漠然”,会让功利和冷漠沾染我们的教育。当然,这种焦虑还是可以理解,但这个结论来源于对高校功利化的刻板印象,缺乏基于高校现实和“跑腿经济”本身的理性考量。

    其实,对于高校中的“跑腿”者而言,这完全是一种创新的兼职模式。学生群体有服务上的需求,提供服务的学生则付出自己的劳动,这里没有功利的付出和索求,有的不过都是你情我愿和务实的约定。

    而对于选择购买“跑腿”服务的学生而言,不多金钱上的付出就可以节省了不少的时间,去做更重要或者更想做的事情,从而获得在时间上的更大自主性。当然,即便是因为懒惰花钱让别人“跑腿”,也不会对自己、他人和社会造成任何伤害。

    换一个视角,以经济的角度来评判“跑腿”,其既能方便作为用户的学生,也能给提供服务的跑腿者提供一定补贴,实质就是通过小额的资金流动,让高校里的闲散资源得到更好地配置,拉动高校里潜在的“消费”。这对于一直拥有较好“双创”氛围的高校,以及拥有较强“双创”激情的学子而言都是一件好事:让有创业欲望的学生在不需要什么成本的前提下先“练练手”,而“跑腿”的兼职也能让部分面临就业压力的同学将来更加坦然面对社会。

    存在即合理,跟人情味、功利主义没多大关系的高校“跑腿”经济需要包容和点赞。当然,从业者也要警惕,要防止对“跑腿”的包容变成纵容,须将“跑腿”经济把握在一个合理的度上。对诸如“跑腿”经济中那些代点名、代上课和代考试等违背校规校纪的需求乱象,学校应该有权力进行必要要整治和规范,不能让这些消极的需求让“跑腿经济”跑偏了方向。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