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29日 星期四
“吃”进垃圾 “吐”出资源
路面铺设的是许昌金科资源公司用建筑垃圾生产的再生透水砖,透水、储水、生态环保。
本报记者 乔地摄

第二看台

本报记者 乔 地

    在河南省许昌市东城区,有一个占地12万多平方米的科技广场,周围坐落着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海洋馆,是市民们喜爱的科普、文化、娱乐活动中心。与其他广场不同,该广场铺设的地砖,是建筑垃圾再生透水砖和再生广场砖,不仅消耗了近5万吨建筑垃圾,节约了150多万财政投资,本身也成为市民一个生动的科普教育素材。

    曾任许昌市委书记的王树山说,再生透水砖透水性好,雨天能够涵养和补充地下水资源,缓解城市排水管网压力,减少内涝灾害;晴天能够自然释放地下水分,调节空气质量,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首选。

    在几届许昌市委、市政府的持续倡导下,这座曹魏古都每年处理建筑垃圾400多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达到95%,不仅远超全国5%的平均水平,而且超过发达国家90%的建筑垃圾利用率。

    在垃圾上创造美丽的,是一家名叫许昌金科资源再生股份有限公司的建筑垃圾处理企业。

    公司创始人李建明、李福生,也许正是看中了垃圾处理这座“金山”,早在2001年就创建了这家专业从事建筑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及再生产品生产、销售和研发的资源化再利用的公司。

    经过16年探索,研发成功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成套设备、工艺和技术。如今,这家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首家挂牌上市公司。

    目前,金科公司承担的研究项目中,不仅有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研究,还与中国建筑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承担了“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究。他们完成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关键技术”,入选科技部、环保部、工信部《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推广清单(第二批)》,在全国推广。

    金科公司建设的河南省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内行业第一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他们还与北京建筑大学、湖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院校及美国混凝土协会合作建设建筑垃圾再生技术研发中心等专业研发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提供保障。

    虽是民营企业,所生产产品中90%使用了公司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同时,参编、主编多部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成为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领军企业。

    走进许昌金科公司的生产基地,科技日报记者看到堆得山一样的建筑垃圾,正在变成各种规格的可利用材料。废弃的砖头、石块、水泥块,被一台可移动的破碎分筛机“吃”进肚子,经过自动化分拣、破碎、筛滤,“吐”出来的是生产透水砖、预拌砂浆等产品的再生骨料……金科公司董事长李建明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公司目前能够生产再生骨料、再生透水砖、再生墙体材料、再生水工产品等8大类100多种再生产品。

    在工地现场,总经理李福安则向记者透露了三组数字:

    第一组数字: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在40亿吨左右。这些垃圾如果露天堆放(10米高)和填埋,每1万吨将占用1亩土地,每年仅堆放垃圾就要占地40万亩。

    第二组数字:以10亿吨建筑垃圾全部资源化利用为例,将减少天然砂石开采和运输10亿吨,带来的社会效益包括:按每吨公里1元计算,减少运费500亿元;少报废两车道二级公路1000公里,减少公路投资50亿元;减少2000万平方米自然植被破坏。

    第三组数字:用“金科模式”每处理100万吨建筑垃圾,可变成99.8万吨再生骨料、0.1万吨废金属、0.1万吨有机杂物。与传统处理方式相比,可节煤2.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万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