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27日 星期二
聚集创新要素 整合科技资源 助力轨道交通行业发展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北京交通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工作纪实
陈艳丽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专家代表参观有轨电车控制中心、有轨电车基地展厅

    轨道交通的安全、综合运输能力、综合效率、服务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都是决定其是否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重要因素。虽然目前我国轨道交通技术有了长足进步,但在线桥隧涵、通信信号、牵引供电、机车车辆、信息化、运营管理等方面,我国高速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技术升级都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北京交通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以“整合科技资源,聚集研发要素,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形成,服务企业需求,促进行业发展”为宗旨,整合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在高速铁路、重载运输、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优势与特色,面向企业开展服务,助力轨道交通行业发展。

    整合资源 开放共享

    “整合资源,开放共享”,是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重要工作理念。北京交通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始终坚持开放共享理念,持续推进组织管理向流动、开放、协同的方式转变,创新要素与资源向汇聚、融合的方向转变,在整合本单位资源的基础之上,还通过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中其他基地和领域中心的对接,对其他单位轨道交通相关领域资源进行全面梳理,最大限度地实现要素共享。

    “十二五”以来,基地通过平台系统,向社会企业提供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科研人才、科技成果、科研平台等信息,汇集企业科技服务需求,累计为企业提供服务合同额达16亿元;基地组织了280余人次的专家参加各类技术咨询工作;开放包括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高速铁路宽带移动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力牵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电磁兼容国家认可实验室在内的高水平实验室40家,面向3000余家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充分地发挥了科技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践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北京模式”,打造支撑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支撑企业自主创新与发展、支撑国家和北京市科技重大专项的重要平台做出了贡献。

    突出特色 搭建平台

    北京交通大学在轨道交通相关学科和技术方面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在交通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及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领先优势。针对这些优势资源,基地承担了轨道交通相关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的试点工作,并根据市场导向在轨道交通领域形成细分产业及相应的功能服务模块,根据功能服务模块梳理开放科技资源,跨单位、跨部门、跨行业整合同类功能服务模块,形成功能服务平台,为制造业上中下游做好衔接服务,推动基地进一步由资源开放向资源服务的转变,快速响应企业需求,形成了基地的服务品牌。

    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倡导和支持下,基地牵头搭建轨道交通领域科技资源汇聚平台,实现实验室资源、仪器设备、研发成果、信息资料等科技资源的有效汇聚,为企业提供实验室、仪器设备资源平台,为高校科技成果寻求项目合作及资金支持。围绕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要,整合盘活技术、人才、资金、服务资源,搭建高新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与其他创新要素对接的一站式服务,逐渐成为成果转化和企业培育的加速器,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链整体科技创新发展。

    基地通过对轨道交通行业各类主体的优势科技资源有效整合和各类服务平台的配套建设,促使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在广泛、长期友好合作的基础上,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各方的人才、设备、技术成果、科技信息资源,加强协同创新,结成紧密型战略联盟,努力在轨道交通行业核心技术与关键装备研发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技术成果。

    2015年,北京交通大学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签约,成立轨道交通联合创新中心,聚焦国家发展重大战略和社会经济重要需求,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框架下,努力推动中国高速铁路移动通信和信息技术实现“走出去”目标,推进校企之间在前沿技术领域的合作研究。

    产学结合 促进转化

    基地依托北京交通大学科技、人才、信息优势,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指导下,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思路,围绕“政府最关心什么,企业最缺少什么,社会最需要什么”确定工作重点,在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科研团队的科技服务能力及其科研成果是成果转化工作的核心力量。基地按照专业技术领域,从各开放实验室中选取从事应用技术开发研究的科研团队,组成产学研合作专家团,建立起涵盖电气技术、铸造模具技术、机械加工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物流规划研究、岩土研究、路桥技术、轨道列车控制技术、专网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十余方向的专家团队。同时,跟踪、汇聚、梳理各团队最新科研方向、进展及可转化成果,并纳入成果转化工作的整体平台,有助于各团队间的横向协同,实现在某领域产业链上的多点服务效果。

    通过对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及基地网站信息系统中技术需求信息的梳理,以及“百进千”和“走出去”等活动,积极推动供需双方合作;与相关校友企业、校董事单位、行业友好企业积极合作,组成产业投资团,引导、利用民间资金和市场的力量,促进成果转化落地;同时,积极与各地方政府及企业沟通互动、策划搭建涉及多领域合作的政产学研用平台,与南京、苏州、扬州、济宁、德州、威海、烟台等地方和企业分别进行了对接活动,推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及北京交通大学基地的资源推广及科技合作工作的深入开展。

    2015年—2016年,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技术转移联盟、南京市科委、苏州市科技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基地连续2年组织从事机车车辆、信号控制、电气技术、牵引传动、交通物流、运输组织、建筑规划、土木工程、计算机通信等方面的专家教授近二十人在江苏南京、苏州两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交流活动。先后与南京地铁集团、苏州轨道交通集团公司、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有限公司、苏州富欣智能交通控制有限公司、苏州华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轨道交通行业企业进行了合作洽谈。各方围绕高速铁路网络管理教育部工程研究、激光驱鸟器、基于超级电容的城轨列车再生制动能量的回收和利用技术研究、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载运工具、电力传动、电池管理、电力电子、高速铁路接触线安全状态监测技术研究、现代轨道车辆综合实验平台、信息化系统维修维护等技术问题以及行业相关标准制定、产业化合作模式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以此为契机,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依托产学研合作创新,有效提升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在规划、建设、运营及相关商业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同时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促使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支撑轨道交通行业的健康、科学发展。

    基地充分发挥优势学科和轨道交通行业特色优势,积极与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将学校的科技成果应用于轨道交通建设实际,为促进行业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一种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结构试验模拟系统”是北京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可高度模拟轨道静、动力试验过程及结果,为轨道及部件的设计、施工、产品研发等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手段。该专利技术已经被铁一院、铁三院、铁四院、中铁咨询、北京市政、北京城建等多家设计院所使用,开展了京沪、沪杭、石武等高速铁路的无缝线路、无缝道岔及高架站无砟轨道的设计、施工等工作,并进行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市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轨道结构的选型设计,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难题,为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发挥了巨大作用,加速了专利的价值实现,提高了专利的行业影响力。同时,利用该专利技术与中铁宝桥集团、浙江天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新联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新型轨道结构及部件产品研发等,设计并生产了一系列高速、重载道岔,隔离式橡胶减振垫、橡胶弹性垫板,轨道交通安全检测监测、数据采集分析及智能化维护设备等,产品远销海内外,获得了巨大经济效益。部分核心产品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掌握了核心技术,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为轨道交通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轨道交通行业的黄金发展时期,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整体部署下,基地将进一步汇聚优势资源,拓展服务渠道,形成品牌优势,谋求校企双赢,开启创新发展的新征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