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10日 星期五
爱迪生的“深夜食堂”
武夷山

窗外有风

    2017年2月11日,是发明家爱迪生170周年诞辰。他的侄重孙女Sarah Miller Caldicott,是创新研究学者,她今年1月去世,享年60岁。了解一下Sarah Miller Caldicott对爱迪生协作创新实践的研究心得,应该是适宜的。

    由于自己的特殊身份,Sarah Miller Caldicott花了很多年时间深入研究爱迪生,2007年,她与人合著了《像爱迪生一样搞创新:美国最伟大发明家的成功体制》。后来,她开始做企业咨询,咨询对象包括《财富》500强企业。有了实践经验后,2012年她又写了一本书《夜半午餐:托马斯·爱迪生实验室团队协作成功的四要素》,介绍爱迪生的创新方法与创新战略。2011年,她还发表了电子书《创造未来:托马斯·爱迪生若生活在今天会做些什么?》

    美国“创新卓越”网站曾就《夜半午餐》一书对Sarah Miller Caldicott做过专访。说起“夜半午餐”,在爱迪生的门罗公园实验室的员工都知道这是个通行做法:在实验室干到很晚,大家一起聚餐。爱迪生的习惯是,下午5点离开办公室,回家与家人一起用晚餐,晚7点又返回实验室,看看实验进展如何。他会与十几位雇员聊一聊,鼓励他们交流想法,互相学习不同的技能。晚9点左右,爱迪生让附近的酒馆送来饭菜,大家放松一小时左右,吃饭,讲故事,唱歌,甚至演奏乐器,然后又继续干活,直到午夜之后。夜半午餐使雇员关系转变成同事战友关系。团队协作成功的第一个要素便是“能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协作的环境”。在爱迪生看来,夜半午餐对于创造协作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爱迪生从职业生涯起步就是以协作团队的方式工作的。人们往往误以为他是“孤独的美国发明家”,其实他不到20岁的时候就认识到,协作对于成功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学习爱迪生,如何创造一个合作的环境,如何培育一个围绕项目的全新语境,遇到困难时如何保持继续推进的势头,如何驾驭创新过程必然涉及的复杂性。在《夜半午餐》一书中讨论了协作的四个要素,四个C:capacity(能力)、context(语境)、coherence(坚持)、complexity(复杂性)。

    在分享《夜半午餐》中介绍的一些教训时,作者指出,2到8人的小型团队中可以有较强的协作,团队成员既包括专家也包括通才。协作开始于同事感。人们若没有感到大家可以卷起袖子一起干,创新就步履维艰;协作是从共享的学习语境演进而来,仅靠执行任务是产生不了协作的;协作是通过轻松的对话获得强化的,而不是靠严苛的日程安排获得强化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协作是通过团队的“故事”获得动力并保持动力的;协作需要鼓舞的滋养。鼓舞可以来自团队之内,也可以来自团队之外,比如来自高层领导;协作产生知识资产;协作驱动着集体智慧;同时,协作的作用是筋腱和韧带,好比是“无形的胶”,使得创新一直保持前进的势头;协作是复杂的、同时发生的,而不是线性的、序贯发生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