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10日 星期五
科技创新澎湃农业发展新动能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亮点解读
2月7日,位于江西万年县上坊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的智能温室大棚蔬菜基地陆续投入使用。该示范区带动当地农民从传统农业转向“高科技生态农业”。CFP供图

    本报记者 马爱平

    到2020年,我国农业高新技术总产值将达到2.8万亿规模,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比重达到10%以上,形成1000个以上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打造10000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标志性创新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

    2月5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共6个部分、提出了33条政策措施。其中第4部分、有5条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来谋篇布局,将科技放在非常瞩目的重要位置上,这透露出了哪些政策信息?凸显了哪些科技亮点?新时期,科技将如何支撑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科技部农村科技司相关负责人,解读了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的“科技味”“科技范”和“科技魅力”。

    “一粒种子”撬动科技有效供给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政策措施中提出:“加大实施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和主要农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力度,加快适宜机械化生产、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新品种选育。”

    “加大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和主要农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力度”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是首次出现,这两者之间有着何种联系?

    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6%以上,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43%以上。

    据介绍,为加强种业科技创新顶层设计,科技部发布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联合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相关部门编制了《主要农作物良种科技创新规划(2016—2020年)》和《主要林木育种科技创新规划(2016—2025年)》;启动实施了“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2016年首批已启动了21个项目,包含271家参加单位,国拨经费共计15.62亿元。

    科技部农村科技司负责人说,推动组织实施“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将以农作物、农业动物、林木花草三大种业领域为重点,聚焦产业链协同发展瓶颈,全创新链一体化设计,整合利用现有科技资源与创新平台,突破育种及产业化关键技术,实现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公益性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的联合攻关机制和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等多方结合的资金投入机制,全面完善育种体系,建设种业强国。

    “一套体系”助力供给侧改革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了“强化农业科技推广”这条政策措施。

    科技部农村科技司负责人解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业科技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条政策措施主要就是聚焦于此,聚焦完善农业创新体系。

    在我国,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尚待提高。比如,农机高端装备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长期以来,农业企业研发能力不足,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的源头产出和供给不足,农业产业竞争力整体不高;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设世界农业科技强国的需求相比较,农业科技基础条件总量不足,创新平台支撑力不够,有效整合和开放共享不够,优秀拔尖人才依然偏少。

    如何完善科技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科技部农村科技司负责人说,首先是完善高效协同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培育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创新主体,重点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优化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布局,培育和壮大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其次是完善农业研发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加大涉农项目及科技计划资源向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倾斜力度,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创新,逐步提高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比重,完善现有财政补贴政策,将新增补贴更多地用于提升农业产业创新能力。

    “一个园区”引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

    我国已有高新技术产业,为什么要突出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

    数据显示,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涉农占比8.6%,全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营业收入涉农占比5.4%,国内大部分涉农企业研发投入不足1%,缺少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目前,在146家国家级高新区中仅有2家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科技部农村科技司负责人介绍,新形势下,走以科技为支撑的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破解“三农”问题,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打

    造新引擎培育新动能;高新技术转化与产业化,是引领和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下一步如何去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科技部农村科技司负责人介绍,要把实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主攻方向,把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重要载体。要聚焦“三农”发展难题,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与产城镇村融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产业竞争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快形成创新驱动、内涵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为主线,以集群化、高端化、融合化发展为方向,推动农业发展方式从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知识密集转变,构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同并重的农高区发展新格局,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具体目标上,据介绍,争取到2020年,我国在现代农机装备、农业信息化、农产品精细加工等40%以上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物育种、生物质能源等10%以上的研究领域居国际领先水平;建设100家以上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打造10000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标志性创新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业高新技术总产值达到2.8万亿规模,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比重达到10%以上,形成1000个以上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建设20个左右国家级和200个左右省级农高区。

    一批“星创天地”激发双创热情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造一批“星创天地”,这在一号文件中也是首次出现的新名词。

    科技部农村科技司负责人说,星创天地是众创空间在农村基层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对星火计划的一种传承和发扬。星创天地简言之是“星火燎原、创新创业,科技顶天,服务立地”,既是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又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学校”和创新型农业企业家的“摇篮”,是农村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星创天地为农村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环境,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风险。相对于星火计划,星创天地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有了进一步提升,从服务“传统农业和传统农民”向服务“现代农业和新型职业农民”转变;从示范推广“短、平、快”的实用技术向转移转化“高、新、特”的农业高新技术转变;从“科技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从“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的目标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产城产镇产村融合发展”的目标转变。

    对于2017年的发展目标,科技部农村科技司负责人说,星创天地作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将完善自身体系建设,为农业农村创新创业提供全方面的服务,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链条。具体措施上,则为:探索工作机制,组建星创天地专家队伍;建立指标体系,启动星创天地监测评价工作;组织对接活动,搭建成果转化与科技金融平台;开展政策研究,探索多元化政策引导模式。

    相关链接

    “十三五”农业农村需投资3.4万亿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唐仁健2月6日在解读中央一号文件时介绍,在“十三五”时期,有关部门曾测算农业农村需要投资3.4万亿,比“十二五”时期高3倍多,目前已经落实的、看得到的资金大约只有1/3。

    唐仁健说,农业农村发展在“十三五”期间,投资和建设的需求很大,任务很重。在经济下行、财力增收困难的背景下,怎么筹集农业农村发展的建设资金,确实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

    有关部门曾经测算,在“十三五”时期,仅供水、道路、电力、通信等方面,农业农村需要投资3.4万亿。其中交通部门测算,农村公路建设,还不算建设本身,仅养护资金就需要3400多亿,这比“十二五”时期高了3倍多。

    唐仁健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对“三农”来讲,无论如何还是要强调财政支农投入总量必须增加,这次文件要求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优先保障的领域,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

    其次,更重要的是,一是眼睛向内,二是功夫在诗外。眼睛向内就是要用好用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把一分钱掰成两分钱用,实现两手抓。一手抓“整合”,就是对存量资金进行统筹整合,办最该办、最急需办的事。另一只手抓“撬动”,用财政有限的资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和农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