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7日 星期五
遵循“三理”路径,构建医学传播良性生态系统
□ 王立祥
王立祥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第十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古至今,健康长寿都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和理想。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性的完好状态”。把握完好的个体生命健康状态,需处理好人与社会生命健康的关系,包括与生命健康个体、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乃至与个体相伴的生理、心理、伦理和社会适应的相互关系。

    医学科普传播路径需要融入全周期生命健康生理、全方位生命健康心理、全维度生命健康伦理的“三理”之径,营造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健康新局面,构建医学科普传播的生态循环系统。

    遵循全周期生命健康生理之径,调整好“三能”

    健康科普要通过医学科普传播培育出人体生理健康的防护林。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组数据表明,个人的健康和寿命有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影响。这充分说明,个体的生理健康离不开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每天6到8小时的充足睡眠、适当的运动和规律饮食等健康生活方式,就能为人体播下生理免疫力的种子,最终长成人们抵御疾病的免疫之树。

    基于此,健康科普要从生命健康全周期时间长度出发,构建贯穿生老病死全周期之格局,遵循医学科普传播全周期生理之径,调整好机体器官的生物机能、免疫功能和生活技能——这“三能”,是维系人体有机体生命生理活动的“根力”。

    遵循全方位生命健康心理之径,调整好“三程”

    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大脑的活动思考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惧等情感体验。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当人体产生负面情绪时,七成以上的人会以攻击自己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消化这些情绪。而长期反复的紧张恐惧会使身体发生急性变化,如激素分泌增加,引起心跳加速、血压和血糖升高、血管收缩、失眠、内脏器官血液供应减少。如果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过长,还可能造成器官的器质性病变。

    而通过医学科普传播,可以让人们构筑起心理健康的防护堤。在人们抵御疾病时,通过放松训练、正念训练、认知训练等来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滋养心理免疫力生长的土壤。

    因此,健康科普要从生命健康全方位时间宽度出发,构建覆盖生老病死全方位社会之格局,遵循医学科普传播全方位生命健康心理之径,调整好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这“三程”,是维系人体大脑对客观现实主观反应心理的“心力”。

    遵循医学科普全维度伦理之径,调整好“三才”

    医学科普传播全维度伦理之径,应该推崇从我做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风尚,体现在深挖医学科普传播的源头上、在细耕医学科普传播的途径上、在保护易感人群上,做足增强社会伦理之功课。

    通过医学科普传播,撒下社会伦理文明的养料,筑牢人体伦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从生命健康全维度空间高度出发,构建涵盖生老病死全维度自然之格局,遵循医学科普传播全维度伦理之径,调整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准则中体现“天、地、人”三者相合的道德准则,是培养人伦道德、维系社会伦理的“仁力”。

    生命健康永远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追求,它贯穿于每个人生老病死的全过程。通过医学科普的传播路径,要传递给人们这样的理念: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这三者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才能构筑起一种健康的状态。愿我们遵循医学科普的“三理”传播路径,迈向立体生命健康的新征程。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