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8日 星期五
干啥都不行?竟是“习得性无助”在作怪
□ 曹大刚

    大耳叔叔:

    您好!

    我是一个很无用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成功过,在班级也属于常常被老师和同学忽视的人。平时,心灵鸡汤我也喝了不少,也曾尝试改变现状,但成效甚微,为此我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比如,最令我头疼的语文,我花了很多时间去背诵,阅读理解也刷了很多题,作文也背了很多不同题材的范文,但成绩依旧是原地踏步。这次期末,我的语文只考了58分,比以前只多了4分。本来想在暑假参加杭州亚运会志愿者选拔,结果面试时,我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最后当然是以失败告终。

    大耳叔叔,我觉得我做什么都不行,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难道我就这样破罐子破摔下去吗?我该怎么改变这个现状?

    范杰(化名) 

============================================================

    范杰同学:

    你好!

    感谢你的信任!看到你的留言,我想到了心理学上那个经典的“热带鱼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实验员首先把一条凶猛的热带鱼和一群温顺的小鱼养在一个透明的大鱼缸里,热带鱼发现小鱼后会迅速游过来,把小鱼吃个精光。随后,实验员在玻璃缸中间放置了一块玻璃,将热带鱼和小鱼分开养。一开始,凶猛的热带鱼一次次向小鱼发起猛烈进攻,但是都被玻璃给弹回来了。慢慢地,热带鱼就减少了对小鱼的进攻,直至最终放弃。等到热带鱼再也不向小鱼发起进攻之后,实验员撤走了那块玻璃,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热带鱼都没有再攻击小鱼。它成了一条丧失自信和攻击力,也因此逐步丧失了生存能力的热带鱼。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在经历了一些不利事件后,无论是动物还是人,都会感受到一种习得性无助。它会导致经历事件的动物或人信心受挫,并且这个结果具有弥漫性,会投射到其他方面,最终会让动物或人出现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比如,你提到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了一种无助感和挫败感,还将这种无助感扩散到了你生活中的其他领域,对自己产生了一种“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的负性体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慢慢地对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失去了信心,习惯否定自己,遇到事情总是暗示自己做不成,容易紧张、焦虑,导致退缩和逃避。这些表现都是习得性无助带来的负面影响。

    生活中,有的人面对挫败,虽然也会短暂地陷入困顿中,但很快就会自我修复;而有的人,则可能会在很长时间内陷入负面认知的情绪中,忽略了事件积极的一面。

    从来信中看到,在学习方面,你积极努力提高自己,说明你心中还有一个不肯放弃的信念:努力提升薄弱的语文学科,背诵、刷题、认真研读作文,这些都是你不肯放弃的信念在驱使你前行。社会实践中,你也积极投入到亚运会志愿者的选拔,不管结果如何,这都是很值得肯定的。

    但我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面对任务,无论是考试还是选拔,不一定都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参与前,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预期;即使失败了,也要学会总结不利的原因,把重点放在调整心态后再次努力尝试上。

    生活中,你再遇到新的任务,可以先给自己一个积极的暗示,想象自己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情景,分析一下自己的优势有哪些,再强化这些优势,并制订和实施成功的策略。结束后,总结自己努力的过程中有哪些可取的方面,给自己积蓄更多的积极能量。老师期待你下一次的成功!

    大耳叔叔 

============================================================ 

    案例反思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一些任务,实施这些任务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结果也未必能如我们所愿。这都是正常和客观的现象,无须将结果看得太重。如果经常让负性体验影响到行动,就会慢慢形成习得性无助,导致我们面对新的任务时容易自暴自弃。要改变这种状态,我们需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即使在负性的体验中,也要学会找到积极的信息。克服习得性无助最好的方法,就是积蓄正能量,不断去尝试。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心理高级教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心理治疗师)

    大耳叔叔心理信箱:3548004514@qq.com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