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6日 星期五
科普进校园,院士助阵北京五十七中科技周
□ 科普时报记者 吴 桐

    5月22日下午,在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启动的第3天,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以下简称五十七中)科技周拉开帷幕,这也是今年全国科技周重大示范活动“科普进校园”的启动现场。

    活动开始时,4位主持人手持话筒迈着整齐的步伐登上舞台,现场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些主持人正是孩子们的同学。而在现场举着相机拍照的也是在校学生。这是五十七中日常教学的一个特色:在老师的指导下,所有的校园活动充分鼓励和发动学生积极参加,并成为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和传播者。

    当主持人介绍今天到场的重量级嘉宾——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嘉麒时,现场的掌声更加热烈。已经80岁的刘院士自称也是一名“80后”,至今仍活跃在科研一线。身为著名地质学家,他还特别钟情科普,多次走进校园为青少年学生带去生动有趣的科普报告。

    五十七中校长刘晓昶在开幕式上介绍说,学校始终秉承“笃学日新 守正致远”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和实践,学校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北京市金鹏科技社团。她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同学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将创新变成学习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一种意识、一种素养和一种精神。

    随后,大屏幕播放了学生们自己拍摄并剪辑制作的校园科技教育宣传片,充分展示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也让与会嘉宾全面了解了学校的科技教育成果。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刘传,五十七中副校长乔欣和刘丽。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到场嘉宾共同登台,宣布“科普进校园”活动暨五十七中科技周正式启动。

    随后,刘嘉麒院士为五十七中的同学们做了一场题为《用脚步丈量地球》的地质科普报告。他从自己从事40多年的地质研究生涯讲起,回顾了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漫长的演化历史。

    如今的地球已经是约46亿岁的高龄了,而人类的存在不过是一瞬间。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个科学事实,刘嘉麒院士做了一个非常生动的类比:“如果把地球的历史压缩成普通的一天。出现第一批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大约是在凌晨4点钟;快到晚上10点钟植物开始出现;晚上11点刚过,恐龙登上舞台,它们持续存在约3刻钟;午夜前20分钟,哺乳动物时代才开始,而人类,直到午夜前1分17秒才出现,按照这个比例,人类有记录的历史不过几秒钟长!”

    接着,刘嘉麒院士用一系列精彩的图片展示了各种神奇的地貌和地质奇观,并进行了相关科普讲解,让台下的同学们大饱眼福。讲座的最后,刘嘉麒院士还特别向大家传授了科研心得和人生经验:“实践出真知,经验来源于实践,信心来源于实力;经验多,实力强,信心就大。”

    在充分鼓励同学们去往户外进行实践的同时,刘嘉麒院士也不忘告诫大家:“在野外考察探险中,困难和险情往往是意想不到、突如其来的。如果缺乏应变的智慧和能力,很可能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付出高昂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因此,我们要用科学武装头脑,进行充分的准备,不能盲目去野外实践。”

    整场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让同学们体验了一场精彩的地质之旅。讲座结束后,刘嘉麒院士还耐心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向踊跃发言的同学赠送了科普图书。

    据悉,5月25日下午,五十七中由14名老师带队,组织了初二年级580多名学生集体前往科技周北京主会场参观,现场感受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双碳”科技等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成就,以及全国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特色科技成果、北京市优秀科创成果,并开展各种科普互动体验活动。科技周期间,学校还将邀请知名专家举办物理实验互动课、科普戏剧展演等活动。

    此次“科普进校园”活动由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普司指导,科普时报社和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联合主办,北京市学习科学协会协办,旨在围绕今年科技周“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主题,重点面向青少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科普教育活动,不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科技教育水平。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