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17日 星期五
发展数字经济须筑牢安全底线
□ 科普时报记者 陈杰
数字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视觉中国供图

    数字经济时代,安全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要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

    在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的提案聚焦数字安全问题,将数字经济比喻成一个木桶,“安全就是木桶的底板,如果数字安全没筑牢,一旦数字经济这个木桶遇到攻击,将一滴水都不剩”。

    数据安全是底线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数据的积累越来越多,产生的价值也就越来越大,但数据需要安全高效地流通起来才能发挥应用价值。

    “2020年,数据被正式确定为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外的第五大生产要素。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与《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的相继出台,数据被正式纳入民法保护范围,数据的合规底线也就此划定。”同盾科技隐私计算负责人陈涛告诉记者,国家一直在尝试建立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保障数据的安全、高效、合规流动和使用。

    3月7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落地,即将组建的国家数据局让行业人士眼前一亮。

    锘崴科技创始人、CEO郑灏博士向记者表示,国家数据局的组建,再次向全行业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将日益完善,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也将日益广泛深入”。

    郑灏表示,发展数字经济的首要前提,就是筑牢数据安全的底线,既要盘活海量数据让其充分发挥价值,又要确保数据合规,守护数据安全。“简而言之,数据既要放得开,也要管得住”!

    国家频频从顶层规划和政策细则层面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明显地强化了数据安全作为数字中国建设核心底座的地位。

    创新技术保安全

    数字化的程度越高,数据的安全挑战也就越大。在顶层政策规划和旺盛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之下,数据安全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也进一步推动安全技术的迭代升级。

    区块链技术凭借特有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特征,在身份认证、数据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区块链等相关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在面对新的复杂的应用场景时安全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犯罪团伙也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升级自己的犯罪手法。

    “基于区块链技术可溯源、防篡改的特性,可保障电子证据的真实准确,同时利用智能溯源归集等大数据技术,加强对链上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可以提取有价值的侦查线索,快速提升相关案件的侦破效率。”欧科云链副总裁刘军告诉记者,链上天眼就是一款基于区块链上数据监测和交易行为可视化工具,上线两年多来已助力各地公安机关侦办了百余起涉加密货币犯罪案件。

    在技术赋能数据安全方面,隐私计算技术近年来热度也不断升高。

    “隐私计算综合了多种技术,形成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整体解决方案,是各行各业数据流通与共享理想的合规工具,也为解决数字时代的安全痛点提供了最优解。”郑灏表示,隐私计算在医疗、金融、政务等多个场景内的应用落地一直在提速。

    陈涛也认为,作为实现数据价值挖掘和隐私保护平衡的有效解决方式,隐私计算已从小众“圈子”发展成亮眼的新兴行业,更成为商业世界和资本竞逐的热门赛道。“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发展,隐私计算领域发展潜力巨大,或将覆盖数据产生到最终应用的完整流程,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可靠的调色盘”。

    抵御威胁要主动

    数字时代的安全防护,除了安全技术需要不断迭代升级之外,更快速地发现安全威胁也很关键。相较于传统防火墙的防御方式只是拿起盾牌被动防守,能够掌握对方进击时间、方式和意图的“威胁情报”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

    中国信通院云大所开源和软件安全部副主任孔松告诉记者,威胁情报是对未知网络安全威胁进行提前防御,核心在于主动“出击”,可收集、评估和应用关于安全威胁、威胁分子、攻击利用、恶意软件、漏洞和漏洞指标的数据集合。“威胁情报可实现事前风险可视化,事中防御主动化,事后溯源智能化”。

    当前,国内威胁情报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需从多个维度建立威胁情报效能评价标准,规范威胁情报服务能力。孔松认为,“威胁情报厂商与安全设备厂商的互补联合,是实现双赢的必由之路”。

    锐捷网络已与腾讯安全达成威胁情报战略合作,双方在积极推动产业的共享共建。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认为,我国目前在数据安全领域已取得重大进步,但是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一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问题,也是矛和盾的问题。“安全只有起点,并没有终点,需要靠技术不断地进步,才能筑起信息安全的长城”。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