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20日 星期五
漫步海滩,探寻深度学习路径
□ 罗明军

    七彩地理

    在学校分科教学体制下,学科概念是由学科教师、教材单向传递给学生。这就导致学生缺乏对知识进行全局性的理解,也缺乏将所学知识与广阔真实世界建立联系的场景。在这个寒假里,不少同学选择与家人去海边度假。大海的波澜壮阔令人心驰神往,漫步海滩,不妨在知识的海洋里探寻深度学习的路径。

    拓展信息获取能力,夯实深度学习的基础

    利用假期,有意识、有目的地收听或观看电视新闻和网络报道,辨识各种信息,从中提取关键内容,与已学知识进行整合,是拓展信息获取能力、夯实深度学习的基础。

    2022年,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颗1米C-SAR业务卫星,可以为海洋环境监测等提供高时效的定量遥感数据。面朝大海,有的同学不禁要问:卫星轨道距离地球非常遥远,利用卫星能不能获得海底图像呢?答案是可以的。

    海底地貌特征影响了地球的引力场,海沟等深海区对应较小的引力,海底高大火山等大型地貌单元会产生附加引力,这些差异导致海面随海底地形起伏而上升或下沉。通过修正海浪、潮汐、海流和大气等的影响后,建立海面凹陷和隆起模式,即可间接测得海底深度。这就涉及用获得信息激活既有知识,实现了深度学习。

    围绕主题发散思维,加深知识的深度理解

    知识不是停留在教科书中的,将习得的知识实践运用最为关键。漫步海边,不妨围绕海滩这一主题进行讨论,展开发散性思考:海滩的主要组成物质有哪些?这些组成物质来自哪里?海滩沉积物有什么研究价值?如果不小心遇到离岸流,该怎样求生?

    我们知道,海滩由沙子、贝壳、砾石、鹅卵石和岩石等组成。海滩的物质可以来自海蚀崖或附近山脉的侵蚀作用,也可以来自沿岸流引发的“之”字形沉积物运移。不要小看了海滩上的污泥、碎屑及其他残骸碎片,这些海洋沉积物蕴含了数百万年沉积下来的微生物化石,有助于确定古代海洋环流模式、海底运动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沉积物在成岩作用下还可以转化为岩石,形成沉积岩。

    如果不小心陷入离岸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向平行于海滨方向游一小段距离,游出狭窄的离岸流,再游向岸边。

    在讨论中,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他者的思考,对话与交流加深了对知识的深度学习。

    整合多门学科视野,构建问题的深度认知

    整合多门学科的视野,跨学科融合可以帮助构建对问题的深度认知。漫步海岸,不时能看到漂浮在海上的塑料。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塑料对海洋生物有什么影响?我们怎样参与到保护海洋环境的行动中?

    海洋污染来源主要包括海上运输、海洋采矿、渔业活动、海上污泥处理、受污染的陆地河水大量流入等,还有可能来自石油、工业废弃物或有毒化学品的意外泄漏。海洋垃圾中80%是塑料。塑料进入海洋后,不容易生物降解,会漂浮到地球上海洋的任何角落。许多海鸟因误食塑料垃圾,导致死亡。海龟会将塑料袋当成水母或透明度较高的浮游生物,从而误食致死。整合地理、化学、生物等多门学科视野,促进海洋白色污染的深度认知,有助于更好地树立环保意识,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回收塑料材质及妥善处理塑料垃圾,积极参与到“清理海滩”等力所能及的行动中。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人类的心智首先从社会活动开始,而后才是个体。在具体的现实境脉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意义学习的基础。漫步海滩,走进大自然,在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中学会用概念、原理、规律去阐释环境,用科学原理、科学思维去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促进青少年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作者系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教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