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3日 星期五
杨利伟:航天员是这样“炼”成的
□ 科普时报记者 陈 杰

    “飞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9月15日,在“同上一堂科学课”航天主题科学课上,航天英雄、中国首飞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为广大青少年解密“飞天的奇幻旅程”以及“航天员是怎样炼成的”。

    “从仰望星空到登陆星球,过去的一个多世纪,我们见证了人类的航空航天技术迅猛发展,也让数千年的飞天神话成为现实。”他激励听课的青少年也加入到逐梦九天的队伍中来。

    中国的“飞天之路”

    在“双进”服务“双减”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同上一堂科学课”航天科学课上,杨利伟从航天的历史讲起。“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这是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那一刻,在工作日志背面写的一句话。自此以后,中华民族迈着雄健的脚步,开始在浩瀚的太空中昂首阔步,迈出一条条令人刮目相看的“飞天之路”。

    “早在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就被确定下来。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三批航天员的选拔,其中前两批航天员主要来自空军飞行员队伍,第三批航天员的来自空军、大学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杨利伟对在场学生说,相信不久的未来,你们中间也一定会有人是其中的一员。

    “相当于再念一个本科”

    杨利伟的鼓励和期盼让线上线下的青少年心潮澎湃,但作为一个特殊职业,航天员选拔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经过大量的训练才能执行任务。

    杨利伟说,航天员的选拔周期很长,当年第一批航天员的选拔历时两年,中间有档案选拔、临床体检、特殊因素检查等过程。“尽管有各种生命保障系统,但是太空是一个高真空高辐射高温差的环境,航天员需要做很多训练才能适应,同时还要学习大量的太空知识,十三个门类50多门课几乎相当于又念了一个本科。”

    在分享航天员训练日常之时,杨利伟则以“艰辛”二字来总结。“我们现在看到,航天员在天上可以自如地行动,背后其实经过了大量的训练。”杨利伟从自己的经历说起,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要求过载要达到8个G,“8个G是什么意思,就相当于8个自己压在身上。”杨利伟打了个比方,“训练的时候,脸都是会变形的,眼泪也会不由自主往下流。”中性浮力水槽训练后,很多航天员吃饭时都拿不起筷子。“虽然航天员是一份高风险的职业,但是我很荣幸自己的梦想能与祖国的需要相重叠,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太空食谱一周不重样

    半个小时的精彩课程内容,杨利伟以趣味的讲授方式,吸引着学生们时而屏息倾听,时而开怀大笑,孩子们眼睛里都绽放出好奇的光芒。

    在课后的问答环节,针对学生提问的航天员的太空食品好不好吃、航天员在饮食上有没有什么忌口等问题,杨利伟介绍,如今航天食品已经非常丰富,航天员的太空食谱可以做到一周不重样。“正常情况下,大部分食品航天员都能食用,有些特殊的工作场景则需要注意饮食,比如出舱活动前航天员不能吃豆子等容易产气的食品。”

    针对现场关于载人航天工程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哪些影响的提问,杨利伟举例说,现在婴幼儿使用的尿不湿,最初其实就是给航天员研制的,因为当初航天员穿着航天服去卫生间不方便。“目前,很多技术也源自航天科技发展,未来空间站将开展大量实验,其成果转化成民用技术时,将给百姓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