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6日 星期五
别忽视!运动过度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
□ 科普时报记者 罗朝淑

    9月7日,有网友发帖称,安徽芜湖市第一中学多名高三学生在参加学校组织的跑操、深蹲等活动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症。该中学7日也发布通报,对学校教师在组织跑操训练后,导致13位同学住院观察治疗的情况表示歉意。

    运动为何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科学的锻炼方式需要遵循哪些原则?科普时报记者为此采访了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医师钱驿。

    过度体能锻炼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症

    “横纹肌溶解症是人体横纹肌细胞坏死所造成的疾病。发生横纹肌溶解后,肌肉中的潜在有害物质就会进入血液中,患者可能出现肌肉痛、无力、呕吐、意识不清、茶色尿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并发急性肾损伤、心律失常、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甚至死亡。”钱驿告诉记者,任何形式的肌肉损伤,只要足够严重,都可能会造成横纹肌溶解症。

    “导致人体横纹肌细胞坏死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过度运动、房屋倒塌导致的挤压、血管堵塞导致血液供应不足、代谢紊乱、药物或毒物破坏、感染等等。”对运动可能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钱驿特别强调,运动中,个别部位的肌肉拉伤并不会导致横纹肌溶解。横纹肌溶解症主要发生在过度的体能锻炼中,尤其是在高温潮湿的天气下进行过度体能锻炼,可能导致全身广泛的肌细胞发生代谢紊乱,这种代谢紊乱超过临界值之后就会发生细胞破坏,即横纹肌溶解症。

    “因此,横纹肌溶解症常见于运动员在竞技环境中积极推动身体超过正常限值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在运动爱好者的过度运动活动中,甚至是学生的体育课程中。”钱驿说。

    如何避免运动导致横纹肌溶解症

    钱驿说,运动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是可以避免的。他认为,逐步稳步增加自己锻炼计划的强度,是避免横纹肌溶解症的关键。运动员、运动爱好者、教练、体育老师应了解横纹肌溶解的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包括近期饮酒、全身感染、使用某些影响身体代谢的药物,如利尿剂、降脂药等。如果运动者有横纹肌溶解的风险因素,就应该尽可能避免剧烈运动或在专业指导和健康观察下进行运动。

    钱驿透露,如果不知道自己服用的药物是否会对运动造成影响,有一个简单的方式可以进行查询,那就是利用国家反兴奋剂中心的网站,查询自己服用的药品是否属于运动员禁用的药物。

    “另外,高温潮湿的天气下,人体容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对肌细胞的代谢会产生影响,此时在运动过程中更要注意保护自我,控制运动量和及时补充水电解质。” 钱驿强调。

    科学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饥饿时运动

    钱驿认为,除此之外,要做到科学运动,预防横纹肌溶解症,还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充分的热身。热身能够提高机体的运动耐受力,减少肌肉损伤发生率。其次是健康饮食,避免饥饿运动。当肌肉发生损伤时,能量不足会加重损伤。最后,就是在开展高强度长时间的负重训练时,一定要循序渐进地增加强度,建议每周增量不超过10%。

    钱驿告诫:“一旦出现疑似横纹肌溶解的症状,需及时就医。在完全康复后,还需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以适应以前的运动强度。一般来说,通常需要1—2个月的时间,才能让个体恢复到以前的运动水平。”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