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05日 星期五
中国模式助力“王者归来”

    7月29日是世界老虎日,也被称为世界爱虎日。2010年11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保护老虎国际论坛”确定每年的7月29日为“世界老虎日”,并设定目标,到2022年让全球野生虎数量在当时据估算约3200只的基础上翻一番。

    如今,一个虎年轮回已过,曾被预言“将在中国绝迹”的野生东北虎生存现状如何?我国老虎保护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改善栖息地,50%的东北虎幼崽存活至成年

    东北虎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之一,曾广泛分布在中国东北。近一个世纪前,由于种种原因,野生东北虎种群急速萎缩。1998年中俄美三国联合调查判断,当时在中国境内仅存12到16只野生东北虎。

    虎豹处于森林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顶端,是生态健康的标志,东北虎的“消失”则意味着生态系统的失衡。为使森林休养生息,我国接连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建立自然保护区,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吉林、黑龙江两省全面禁猎。

    栖息地的改善是第一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伊始,就划出横跨吉林、黑龙江两省的连片区域,实施森林植被修复、核心区生产生活退出、虎豹迁移扩散廊道建设和野生动物保护等工程,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解决虎豹栖息地破碎化问题。

    保护野生东北虎豹不只是保护单一物种,更要保护好连通的栖息地、健康的植被结构和完整的食物链。近年来,工矿产业退出、控制人为活动增量、持续开展清山清套行动……监测数据显示,仅在2016年至2020年试点期间,森林蓄积量增长5.2%,有蹄类种群明显恢复,黄喉貂、獐等珍稀物种呈增长态势。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的相关数据显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成立前,33%的东北虎幼崽能存活至成年,但现在至少超过50%的东北虎幼崽能存活至成年。

    科学保护,野生东北虎数量由27只增至50只

    今年以来,中国首只成功救护并放归的野生东北虎“完达山1号”多次“现身”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辖区,进一步印证东北虎豹栖息地适宜性和连通性不断增强。

    不仅如此,东北虎一家组团“春游”、东北豹“谈恋爱”、东北虎追逐鹿……这些难得一见的画面,得益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打造的“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末端是智能红外相机,可以联网实时回传,做到“虎脸识别”。

    “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力促进了虎豹科学保护和国家公园管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冯利民表示。

    近十年间,我国通过建设国家公园、加强国际合作和布局科技赋能等措施,一套全新的中国模式助力“王者归来”。

    最新数据显示,在超过1.4万平方公里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野生东北虎数量已由2017年的27只增至50只,种群呈现出明显向中国内陆扩散的趋势。

    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100年,也是老虎飞速消失的100年。

    那么,造成老虎近乎绝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栖息地的破坏带来猎物的消失。”冯利民介绍,当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大大提升,砍伐森林、战争、猎杀等人类活动进一步造成了对老虎栖息地和整个种群的破坏。

    对于全球老虎保护的成效,冯利民用“有喜有忧”来概括。在整个老虎分布区域内,有些区域老虎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例如,我国成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完整性进一步恢复,老虎种群数量得到较快提升,俄罗斯、尼泊尔也实现了明显的老虎数量增长。但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和社会的不稳定,导致老虎的保护举步维艰。

    尽管极端情况下,可以让不同亚种的老虎互相繁衍,但冯利民表示这种方法并不可取。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不仅仅是实现物种的生存,核心也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如果让不同亚种进行杂交,便会造成基因多样性的丧失,物种在长期进化中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可能变弱。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才更有利于人类的发展,更有利于地球环境的稳定。”冯利民表示,随着人类对物种保护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以及科学技术进步对生态系统保护的助力,相信在下一个虎年,老虎的野外生存环境和种群数量定会有所改观。

    (科普时报记者胡利娟综合整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