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03日 星期五
最美科技工作者
李献华:刷新月球认知纪录的“新手”
□ 科普时报记者 史 诗
李献华在离子探针实验室 (受访者供图)

    “第一次看到月壤,没想到这么细软。”李献华笑称,研究月球,他还是个新手。

    从去年7月12日接收嫦娥五号样品、7天完成分析测试、16天完成论文撰写投稿、100天在《自然》(Nature)上同时发表3篇文章,作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献华院士带领团队揭示了嫦娥五号玄武岩形成于20亿年前,是目前月球上确定的最年轻的火山岩,将科学界认知的月球岩浆活动结束时间推迟了8-9亿年,创造了月球岩浆作用-热演化历史研究的“中国速度”。

    近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等部门组织开展的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揭晓,李献华名列其中。

    3克月壤,刷新历史

    支撑这一重磅结果的,竟然只有3克月壤样品。

    “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月壤样品返回后,我申请获得了3克月壤。月壤平均粒度约50微米,肉眼看上去比面粉还要细。小颗粒都粘在容器壁上,我的直观感受是一定要先确保样品保存完好。”李献华说,碰到月壤样品那一刻,手都在抖。

    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嫦娥样品安全返回之际,也就是半年多以前,研究所就组织了一个科研攻关团队,作为团队负责人,李献华组织召开十余场研讨会,在月球形成演化的重要科学问题和月壤分析关键技术两方面,进行了充分研讨和精心准备。

    时间在一分分流逝,科研也紧锣密鼓:在样品到达研究所的第53个小时,团队就获得了嫦娥五号玄武岩第一个定年数据;第55个小时又获得了第一个氢同位素和水含量数据;第7天完成全部预定分析任务,为今后的月球探测和月球演化提出了新的科学问题和研究方向。

    此前,人类只是知道月球应该很早就停止了岩浆活动,但是否像阿波罗样品测定的那样只存在于30亿年前呢?月球岩浆活动究竟可以持续多长时间?最年轻的火山活动会是怎样的过程?这项研究,刷新人类对月球热历史和岩浆的认识。

    很多人惊讶他们的速度之快,李献华说:“全世界的人都在等着这个研究结果,这是一件影响中国科学家科研声誉的大事。”

    人们不知道的是,李献华为了不影响研究进度,推迟了白内障手术的时间,在2021年10月19日举行的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时,他只能勉强看清幻灯片上面的大标题,汇报内容只能依靠提前记忆。发布会结束他才去医院做了手术,术后还幽默感叹道“好久没有看到这么清楚明亮的世界了”。

    阴差阳错,厚积薄发

    每一种矿物,都是地球鬼斧神工的作品;每一块岩石,都在讲述一个亿万年的故事。如何测定一个矿物、一块岩石或者一个地质作用形成的年龄呢?就要做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这就是李献华的工作。他经常带领团队在野外进行观测活动,虽然辛苦,但可以看见绚烂的极光、古老的岩石,还有镌刻着时光印记的各类矿物。

    谈起做地质研究的初衷,李献华笑称:“真是偶然加偶然的一件事。”1979年高考结束,成绩不错的李献华听从高中班主任的建议,选择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的化学方向。大学期间,李献华受《月质学研究进展》这本书的影响,本想报考欧阳自远老师的天体化学专业研究生,却被调剂到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

    干一行,才爱一行。带着这份责任,李献华成为一名同位素地球化学家,并于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研究中,李献华发现,“更高精度、更高空间分辨率和更高效率”,是同位素年代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从2005年开始,他领导建设了中国科学院第一个大型离子探针实验室,研发出多项国际领先水平的微区原位同位素定年新技术新方法,促进了科研成果的产出。后来,许多国外科学家前来学习和应用这些“中国方法”,我国同位素地球化学实验室的国际地位和声望越来越高。

    潜心研究,诲人不倦

    不出野外的日子里,他上班第一件事和下班前最后一件事都是到实验室查看仪器运行情况、检查数据质量。“一个实验室出好数据不难,难的是天天出好数据、不出错数据。”李献华说。

    至今,他带领科研团队先后实现多项微区同位素分析关键技术的突破,在国际上率先实现锆石年龄和微量元素激光等离子体质谱同时测定,在保持分析精度的同时,将离子探针定年技术的空间分辨率逐步提高到3微米以内。

    李献华常说,科学研究就像4×100米接力,培养年轻一代科学家是他职责所在。“任何人在自己的棒次都不能掉棒,但也一定要安稳交棒,1个人跑400米不可能比4个人跑100米接力更快。”李献华说,教书育人是一个把书本念“薄”又念“厚”的过程,教学相长,自己也能不断温故知新。

    他还十分关心学生的成长,学生们的文章,大到文章立意把握,小到单词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李献华都会特别细心地修改。不管多忙,发给他的论文总能在第二天返回修改稿。“我常跟学生们说,一是要做重要的科学问题;二是工作要扎实,只有扎实的工作,才能延长我们工作影响的‘半衰期’。”李献华说。

    在丈量“地球年轮”的路上,李献华一直在努力前行。他期待的下一个目的地是去格陵兰考察那里的38亿年古老岩石。如果有可能,李献华还想探索至今人类知之甚少的月球背面的奥秘,关于月球最古老的历史就藏在那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