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11日 星期五
建立“国家中医药交叉创新中心” 赋能中医药发展
□ 程 京

    想要推动中医药的持续发展,仅仅依靠中医、中药领域的专业人员难以实现,一定要借助其他学科的力量,比如生物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化工、材料科学技术等等。为此,我提议,尽快建立一个针对中医药发展的“国家中医药交叉创新中心/实验室”,借助现代化医学手段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中医的诊断和治疗如果想要更加准确,人工智能等学科必须加入进来,如果让人工智能技术来赋能中医的诊断,就可以避免一个病人站在10个中医面前,得出10种诊断结果的情况。

    中医的发展不能永远停留在千百年来依靠医生的眼睛、手等器官作为“诊断传感器”的时代。如果中医药做不到数字化,就谈不上标准化,更难以国际化。

    全球的西医都在应用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知识,中医想要得到国际社会的全面认可,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利用是避不开的。中药也一样,如果中药的药物作用机制解释不清楚,国际社会就很难接受。

    去年我所在的团队做过一个尝试,将包括国家制定的“三药三方”在内的、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所使用的125个中药药方,通过基因以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全部进行了解析。在此基础上,对免疫力差和免疫力强的两类人群进行排序,用得分的方式对所有方剂作出数字化评价,然后用现代生命科学的理论,如转录因子如何实现调控,哪些蛋白被激活,信号通路如何打通等对方剂逐一进行解释。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后,引起了国际同行的热烈反响,让对中医药缺乏了解的外国医学专家也能够借此理解中医药的“抗疫”机制。

    我也提议有关部门推出“振兴中医药研究”计划。中医药创新审批方面,应积极吸纳研究人员和企业的建议,使制定出的政策更好地服务中医药发展。

    此外,在中医药的大学教育中也应加强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相关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中医药专业的学生,很容易架设好与国际沟通和接轨的桥梁,从而将中医药更好地推向世界。中医药研发以及中医诊断救治也可以告别凭经验用药的时代,真正走入用理论指导用药,实现精准治疗的新时代。

    (作者系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奥生物集团总裁)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