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14日 星期五
以迁地保护为主,国家植物园成熟一个设立一个
□ 科普时报记者 胡利娟
图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华盖木的花朵。
孙卫邦 摄

    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的消息甫一传出,引起各方广泛关注。我国为什么要建立国家植物园?与一般植物园相比,具有哪些功能?公众是否能够参与其中?

    针对上述热点问题,1月11日,科普时报记者在采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和行业专家时了解到,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将分区域稳步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逐步实现我国85%以上野生本土植物、全部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得到迁地保护的目标。

    储备生物战略资源,建立可持续利用的植物源头保存库

    “亭亭如华盖”。说的就是我国云南局部地区特有植物华盖木,其树干通直挺拔,树冠形状奇特,从最初野外仅发现6株,到如今回归自然1.5万余株,华盖木的新生,堪称我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动例证。

    “保护植物多样性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重大使命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高级工程师、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中国办公室主任文香英强调,植物园作为专门从事野生植物资源收集保存、科学研究、栽培驯化、发掘利用和种质创新的研究机构,既是国家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相关产业发展的植物源头保存库,也是国家植物资源本底和生物战略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世界各地的濒危植物综合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次批复在北京设立的国家植物园,规划总面积575.59公顷,在现有北京植物园的基础上,通过扩容提升,统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国家植物园。依托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建设的南园以科研实验为主,侧重于植物基础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资源利用核心技术研发;依托北京市建设的北园以迁地收集、科普、展示为主,侧重植物应用研究、珍稀濒危植物保育、园艺植物收集展示、园林园艺技术研究及培训等。

    与一般植物园相比,中国植物园联盟副理事长陈进认为,国家植物园在布局上突出体系完整性、在功能上体现综合性、在管理上体现其专业性和高水准,进而为全国植物园发展树立标杆;同时,其物种收集规模、科研能力和综合影响力,也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维护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缺一不可

    叶片外形酷似梧桐叶、背面分布有白色小绒毛的漾濞槭,是我国云南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昆明植物园突破了种子育苗关键技术,先后繁育出5万余株,彻底改变了漾濞槭濒临高度灭绝风险的命运。目前,迁地保护于昆明植物园和大理云龙志本山漕涧林场的漾濞槭种群已经开花结实。

    植物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为世界上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有高等植物3.6万余种。但是日益增加的生境丧失、非法采伐和火灾、保护区的不完全覆盖,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许多野生植物野外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甚至濒临灭绝。

    “野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主要采取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种措施。”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主任孙卫邦介绍说,相对于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指把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植物一部分(种子、花粉、营养繁殖体等),或通过人工繁殖的植株或培养物,在其自然环境以外的人工管护条件下进行保存。其主要是针对珍稀濒危植物而采取的重要方法,特别是那些分布于自然保护地有效保护范围外的受威胁种类、种群或散生单株。

    孙卫邦解释说,在我国,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而建设以国家植物园为引领的植物园体系是植物多样性迁地保护的主要举措。尤其是开展包括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在内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不只是保护某个或某几个物种,而是带动整个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体系的整体提升。

    “可以说,拯救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就是保护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生物资源。”孙卫邦表示,许多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还在生物演化史上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有些种类的基因资源犹如潜在的“绿色金矿”,将会被人类不断发掘利用。

    陈进强调,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二者缺一不可、有机互补,构建我国较为完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这样的制度设计,不仅是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生物多样性大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创新性实践,必将对全人类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积极影响。

    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国植物园共迁地保护了18443种植物,其中11616种为本土植物。

    树立示范标杆,国家植物园体系规划成熟一个设立一个

    目前,我国有160多个植物园,隶属于林业、科技、教育、住建、农业、医学等多个部门,建立以国家植物园体系为引领的植物迁地保护网络,可与就地保护体系有机衔接、相互补充,有效实现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全覆盖和可持续利用。

    针对公众关心的国家植物园建设,孙卫邦表示,国家植物园并非只建一个,按照北京国家植物园建设标准,今后或将根据我国植物区系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我国不同地理区域建立国家植物园,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面广的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

    另外,国家植物园会对外开放,让公众参与其中。科学传播也是建设植物园的使命之一,尤其是作为“自然课堂”,不仅针对社会大众开展专业科普教育培训,也是科学传播和人才培养的“摇篮”。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将综合考虑我国气候带与典型植被区划特点、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现有植物园综合实力等因素,采取整合与新建相结合的方式,稳步构建以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家植物园为核心,以代表典型气候带和典型植被特征的区域国家植物园为主体的国家植物园体系,逐步实现我国85%以上野生本土植物、全部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得到迁地保护的目标。

    该负责人透露,国家林草局已牵头启动国家植物园体系规划,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分区域稳步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