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7日 星期五
老年人远离骨折,从预防骨质疏松开始
□ 衣晓峰 李 盼 高伟达 科普时报记者 李丽云
(视觉中国供图)

    64岁的黄女士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第一和第二腰椎椎体发生压缩性骨折。医生告诉她,这与她骨质疏松有关。

    大多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发生都无明显外伤诱导或者仅有轻度外伤诱导,因而被人们比喻为“静悄悄的杀手”。对椎体骨质疏松的患者来说,扭伤、颠簸、平地滑倒甚至咳嗽、打喷嚏、弯腰等日常动作,都可能导致胸腰椎椎体骨折。这种现象在绝经后的女性人群中更显著。

    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最新发布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指出,OVCF正严重威胁妇女和老年人群的健康,但目前诊疗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增强民众和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提高诊治率,完善评估体系。

    每年约有180万人患者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骨外二疼痛科主任雷南伟介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渐呈现出“水涨船高”的态势。作为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每年约有180万人患上OVCF。

    OVCF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或慢性持续性腰背部、胸背部疼痛,胸椎骨折可伴有肋间神经放射痛,表现为相应节段神经分布区域的胸肋部疼痛;卧床休息时疼痛减轻或消失,但在翻身、坐起、改变体位或行走等脊柱承载负荷时,则会诱发疼痛或疼痛加重,且伴随肌肉痉挛或抽搐。

    雷南伟说,OVCF易使骨折椎体高度压缩,造成后凸畸形,酿成顽固性背痛,许多患者还伴有心肺功能下降和胃肠功能紊乱。椎体骨折出现后,患者由于疼痛、卧床、活动减少,促进自身骨量的“库存”进一步消耗。持续的骨量缺失加之后凸畸形,致使患者身体重心前移,显著增大了脊柱再骨折和其他部位骨折的发生率。不仅如此,骨折和疼痛还会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产生睡眠和心理问题,严重降低生活质量。

    消除隐患从源头做起

    雷南伟表示,预防OVCF要从预防骨质疏松开始,真正做到“未雨绸缪”。

    雷南伟指出,由于OVCF的病理基础是骨质疏松,而手术只针对局部病变,所以还应进行综合干预,以增加体内骨量,缓解疼痛,抵御骨质疏松的侵袭,杜绝再次骨折的可能性。为此,雷南伟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对公众加强健康教育。给予公众正确的健康教育,有助于防治骨质疏松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通过宣教使群众深入了解骨质疏松症背后的成因、OVCF的疾病特点和相关并发症、骨折的诊疗方法、抗骨质疏松的重要性,以及预防跌倒的具体措施等科普知识;同时也要让患者掌握自我评估方法和正确的康复锻炼方式,学会疼痛自评、有效呼吸和咳嗽排痰、腰围穿戴、床上轴线翻身、床上移动行走坐卧的正确姿势和技能,以利于早期康复。

    其次,患者要调整和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充足的日照有益于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每周应至少2次让皮肤暴露于阳光下15-30分钟;同时要戒烟戒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尽量不用或减少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再次,积极开展运动治疗。运动治疗包括肌力训练、有氧运动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及平衡协调功能训练等,旨在增强患者的肌力和耐力,防止骨质疏松症而致的废用性肌萎缩,改善因年龄增长所致的肌力下降,提升患者的灵活性和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对干高龄老年人,推荐低强度日常活动及体育运动。而对慢性腰背疼痛的患者,以选择不增加脊柱负重和前屈负荷的伸展运动为宜。

    对于日常如何补钙,专家建议,根据2018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50岁及以上人群除了每日从膳食摄入钙约400毫克以外,还需要补充元素钙500至600毫克/天。钙剂选择需考虑其钙元素含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充足的维生素D可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骼矿化、保持肌力、改善平衡能力和降低跌倒风险,应合理补充。

    对于已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无论其骨密度检查结果是否达到诊断标准,均应给予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以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降低再骨折的发生概率。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其他机制类药物及传统中药等,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