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09日 星期二
自然观察
补播:修复退化草原的有效法宝
□ 郭丰辉

    在我国西北地区,乃至京津冀及晋鲁豫等地区,经常会出现“狂风肆虐、黄沙漫天”的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不仅会影响交通运输,导致农作物减产,还会危害人类健康。而退化的天然草原植被覆盖度降低,土壤沙性增大,固沙能力减弱,是导致我国沙尘暴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修复退化草原不仅关系到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还是拱卫我国北方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

    过去几十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在深入开展理论研究的同时,吸取广大农牧民的智慧结晶,创建了多种有效的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技术,如围栏封育、补播、浅耕翻、切断根茎、施肥、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在众多修复技术中,关于补播的研究较为深入,应用也相对广泛,在退化草原生态修复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前,补播技术已由过去的单一草种补播发展为多种乡土草种混合补播,由耕翻补播发展为更为科学的免耕补播,由单一补播技术应用发展为补播、刈割、施肥等多技术协同应用。补播技术的发展,大幅度改善了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效率,提高了草原物种多样性、系统稳定性及草原生态服务功能。

    尽管补播技术已有较大发展,但在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应用中仍有诸多问题。

    首先,不同区域草原及同一区域草原不同牧场退化原因、程度等不尽相同,因此,需要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标准体系确定适用于补播修复技术的退化草原。

    其次,不同草原原生植被物种组成不同,如何针对不同区域草原与不同牧场合理搭配草种及其比例,实现精准修复,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再次,虽然机械补播、飞播等措施已在我国退化草原生态修复中广泛应用,但机械补播存在受地形限制大等问题,飞播存在效果差、造价高等问题。我国牧区人均草场面积巨大、地形复杂,如何实现高效、低廉的补播方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最后,明确补播后退化草原的管理办法,研发科学合理的应用技术与模式,确定退化草原修复改良后何时利用、如何利用,是巩固退化草原修复成果、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赢、防止草原再次退化的重中之重。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补播技术虽然存在修复速度快、改良效果好等优势,但如果应用不当,也会造成经济效益低、物种多样性降低、物种入侵等经济生态后果。因此,加深草原生态系统理论研究,研发更为先进的补播技术与应用模式,解决“哪里补播、补播什么、怎么补播、如何做好补播善后管理”的综合问题,是我国退化草原生态修复亟需开展的工作。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