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9日 星期五
30万尾珍稀特有鱼类将陆续放流长江
□ 科普时报记者 毛梦囡
图1为放流活动现场,图2为长江鲟,图3为厚颌鲂。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10月24日上午,长江江畔格外热闹。随着志愿者们忙碌地工作,一尾尾鱼苗顺着滑道,滑向长江的怀抱。白色的水花见证着它们回归自然,并将在这片流域茁壮生长,成为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当天,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宜宾段,首批10万尾鱼苗放流到长江。这一活动对有效补充鱼类野外种群资源,保护物种多样性,修复长江生态,推进共抓长江大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本次放流活动由农业农村部长江办、宜宾市人民政府、中国三峡集团共同主办。从10月24日到11月7日,约30万尾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将在连续3个周日内被放归长江。放流品种共6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鲟,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长薄鳅、岩原鲤、圆口铜鱼,以及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厚颌鲂。其中放流30cm以上长江鲟5万尾,是国内大规格长江鲟放流规模最大的一次。

    在长江“十年禁渔”开局之年,这是完全面向公众开放、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的首次社会化放流活动,旨在通过“全民参与”提升“全民意识”。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首次将“放流+”概念融入其中:“将放流与科研技术体验、博士团队室外教学课堂、现场标记技术等结合起来,邀请水电工程移民娃娃代表、水电工程建设者代表、宜宾市民代表、大学生代表共同参与,推动形成全民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新局面。”

    近年来,三峡集团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科技投入,截至2021年9月底,已掌握中华鲟、长江鲟、圆口铜鱼等10余种长江珍稀特有鱼类人工繁育关键技术,在长江全流域累计放流长江珍稀特有鱼类1000余万尾,计划“十四五”期间将放流包括中华鲟、长江鲟在内的珍稀特有鱼类约每年100万尾。“十四五”规划期间,三峡集团还将启动珍稀特有鱼类“种质资源库”,建立珍稀特有鱼类精子库、细胞库和基因库。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