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10日 星期五
热敏灸机器人:让老中医有了“分身术”
□ 科普时报记者 魏依晨
陈日新正在使用热敏灸治疗患者
魏依晨 摄

    在江西省中医院抚生院区,有一种叫做热敏灸的新灸法深受当地市民的青睐,还经常会有海南、云南、哈尔滨、上海等地的疑难病症患者慕名前来体验。

    中医针灸发源于我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18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医针灸研究和临床运用,约有38万余名针灸工作者。

    针灸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包括“针”和“灸”两种疗法,主要运用针具和艾叶,通过刺入或熏灼身体的特定部位,以调节人体平衡状态,达到保健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热敏灸是针灸理论和技术的创新。”热敏灸技术发明人、江西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陈日新介绍说,针灸中“针”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情况较为普遍,但是应用“灸”进行临床治疗的情况却很少见。1988年至2006年,经过大量的科研攻关和临床实践,陈日新及其团队在继承《黄帝内经》腧穴敏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腧穴敏化论新观点,创立了热敏灸新疗法。

    陈日新介绍说,热敏灸与传统灸最大的不同就是,传统灸仅仅是让所灸之处表面发热,但热敏灸会让身体整体发热。

    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是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副作用的临床针灸替代疗法。它采用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深部热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热敏灸提出‘辨敏施灸’新概念,倡导临床不仅要重视‘辨证施灸’,更强调‘辨证、选穴、择敏、施灸’。”陈日新说。

    病患多,医生少。面对大量有需求的病人,医生也分身乏术。为了解决热敏灸治疗中医疗力量不足的问题,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与江西热敏灸健康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中医药智能装备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热敏灸机器人的核心技术。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工程设计研究所副所长王明政介绍说,该系统能自动完成探穴治疗过程,将热敏灸的循经、回旋、雀啄等灸法标准化复现,并且通过和医生的深度协同,使医生有了“分身法”,能同时服务5至10位患者,有效解决热敏灸产业化需要大批量专业医师的困境。

    热敏灸机器人的操作也十分简单,在控制平台上输入被灸者的疾病种类、需要热敏灸的穴位,以及艾灸手法的次数与时长,就可以自主地为患者进行热敏灸灸疗。

    在2021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主会场中医药科创城,多台全自动热敏灸机器人亮相,机械臂灵活地模拟人工操作,通过摄像头找准穴位,定点施灸。

    江西热敏灸健康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全自动热敏灸机器人还解决了艾灸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烟雾问题。

    “人不舒服的时候某些穴位会出现‘敏化’,应用热敏灸机器人治疗的时候,这些穴位就会出现热、透、传等各种反应,找到这种反应就找到了热敏穴位,然后机器人就会针对这些热敏穴位进行饱和灸疗。这种灸疗方式火力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孔雳说,热敏灸机器人的灸疗技术是非接触式,操作手法也令患者感到舒适。

    临床上,每个医生可能会根据各自的经验在施灸的时候对穴位的选取有所偏差,但热敏灸机器人则会对穴位的定位判断得非常精确,并且具有随动功能,会随着被灸者的位置改变而自动移动。“热敏灸机器人还可以定制灸法,比如有些医师有自己的独门灸法,热敏灸机器人可以通过定制实现模拟并复现该医师的灸法。”杨孔雳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