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23日 星期五
科海史迹
我国古人消暑“神器”
□ 嵇立平
图片由作者提供

    “夏至三庚数头伏”,现在已经进入二伏,正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段。如今,我们可以享受电扇、空调、冰箱等电器消暑,在千百年前,我国古人也发明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消暑“神器”。

    扇子

    扇子最早源于我国,又被称为“凉友”,直至现在,我们还在使用这种古朴的纳凉工具。扇子据传是虞舜所制,最初称为“五明扇”。殷周时期出现了一种“翟扇”,即用野鸡的尾羽做成,故有“羽扇”之说。《尔雅》中有“以木曰扉,以苇曰扇”之句,说的是用苇草做成扇子。秦汉以后,扇子的形制出现了方、圆、六角等不同形状,扇子的面料有的采用丝织的绢素,由于皇宫中用得多,故又称“宫扇”。魏晋时期,身处炎热地区的吴楚之士常手执一把羽扇。隋唐两代,盛行于世的主要是宫扇和羽扇,以及少量的纸扇。据说唐朝那时还有用皮制成的扇子,用起来飒然成风,格外凉爽。宋以后,折扇渐渐流行。明清时期,苏州、四川等地盛产折扇,题字作画亦兴于此。这一精湛的技艺从明代开始传入欧洲,然后风行世界。扇子后来还演化出了不同的功用,比如用作仪仗的长柄大扇、美人用来遮面的团扇等等,或威武或娇媚,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集成部分。

    簟

    簟即凉席。古人常用藤、苇、竹等编织凉席,古时候统称为竹簟,是普通人家消暑的常用品。有钱人家会用丝绢编织凉席,比竹席更要经久耐用。还有的富贵人家会用大块的玉石制作成玉几(玉石凳子)和玉床。玉石是一种寒性的矿物质,阴凉而温润,用玉石制成的凳子或床,坐在或睡在上面自然凉爽得很。皇室后宫中都会备有雕刻精美的玉床,供皇帝和爱妃休息纳凉。最昂贵的是象牙制成的箪席,据说,汉代时汉武帝曾经以象牙簟赐给宠妃李夫人。

    冰鉴

    早在3000年前,我国古人就发明了食物防腐保鲜的方法,懂得冬冰夏用了。冬天,他们在河面凿取大块冰块,储藏在地窖里,再用土厚掩贮藏,夏天取出冰块,用以给食物保鲜。周朝还有专门凿冰储藏的“凌人”。《诗经》中就有奴隶冬日凿冰储藏,供贵族夏季食用的记载。所谓的“冰鉴”,其实就是个盒子,是一件双层器皿,人们把从地窖里取出的冰放在盒子的外层,再将食物放在盒子的里层,以降低温度,起到对食物防腐保鲜的作用。在古籍《周礼》就有“祭祀共冰鑑(鉴),宾客共冰”的记载。由此可见,冰鉴可以说是我国的冰箱之祖了。

    凉屋

    凉屋亦称水阁,是傍水而建的房子。古人采用水循环的方式,推动扇轮摇转,将水中的凉气缓缓送入屋中,或者利用类似水车的装置把水送至屋顶,然后沿檐而下,制成“水帘”,使凉气进入屋子。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刘驸马水亭避暑》诗中就有“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尽日逍遥避烦暑,再三珍重主人翁”之句。当然,这样的凉屋或水阁只有驸马爷这样的富贵人家才能造得起了。

    瓷枕

    瓷枕是一种特别的消暑物品。瓷枕的枕面是一层釉,夏天枕于其上感到格外凉快。清乾隆皇帝就很喜欢睡瓷枕,他曾题诗云:“瓷枕通灵气,全胜玳与珊。眠云浑不觉,梦蝶更应安。”一些老百姓会用泥巴烧制成陶瓷枕头,也能起到消暑纳凉的作用。只是这种瓷枕有一点硬,睡觉时要在瓷枕上垫一块毛巾。

    竹夫人

    竹夫人至少在唐朝时期已经出现,是把竹子打磨光滑,然后编制为长笼,形成圆柱形。或取整段大竹子,把中间打通,因为竹子整体都是镂空编制,四面通风,天气热时放置在床上抱着入眠。南方伏暑炎热,人们睡觉时或抱或枕,可以依赖竹子的清凉透气、缓解燥热,取得体感的凉爽,非常惬意。也有人称其为中国古代最有情味的清暑用具,所以又被称为“竹姬”“青奴”等,与今天流行的抱枕有些类似。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