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07日 星期五
柳笛声声唱春歌
□ 梁永刚
视觉中国供图

    草色年年无别样,一声柳笛十分春。

    柳笛,在乡间又叫柳哨,阳春三四月间,柳枝刚长出嫩叶时,是制作柳笛的最佳时间。如果太早了,柳枝的皮不离骨,不容易松动,用再大的劲儿也拧不下来;太晚了,柳枝上布满柳芽,皮也逐渐失去韧性,拧下来后,长柳芽的地方会破皮儿,做出来的柳笛漏气,吹不响。把柳枝里面的白条抽出来,留下管状的柳皮,是制作柳笛的关键步骤。小孩子手劲小,柳枝若是太粗,使出吃奶的劲也拧不动;太细也不行,稍一用力就把柳皮拧烂了。

    孩童们做柳笛,从选材到加工,很耐心,也很细致。轻轻折下几枝柳条,选择一段铅笔粗细、柔嫩光滑的部位,掏出小刀子刻一道圆形的印痕,将其两端对齐截断后,用两手分别捏住枝条两头,向相反的方向轻轻拧动,慢慢反复揉捏,此时滑动的柳皮就会慢慢与柳骨分离开。拧柳笛不能操之过急,要耐住性子,用力均匀,这样才不至于把又脆又薄的柳皮拧烂。在童年的记忆中,三五成群的玩伴们聚在一起拧柳笛,往往有着无穷无尽的快乐,一边拧着一边扯着嗓子唱:“柳笛柳笛你快响,给你金银一百两;柳笛柳笛你不响,一脚蹬到房檐上……”等把柳皮拧松动摇骨了,用牙咬住柳条一端,轻轻拽动,缓缓抽出光滑的木芯,一截完整的柳皮绿管便留在了手中。

    接下来,用小刀将柳皮管两头切齐,截成数段,可长可短。将一头用手捏扁成鸭嘴状,用小刀将外皮轻轻削薄,或者用指甲掐去外皮,只留绿莹莹的内层软皮,这样一支支长短不一、小小圆圆的柳笛就做成了。柳笛不像竹笛那样有孔会变化声调,只有单纯一个声,粗柳笛浑厚低沉,细柳笛清脆响亮,乡村孩童们每次做柳笛都要做上一大把,长短不齐、粗细各异。

    我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那个经济拮据的时代,农村孩子买不起玩具,更多的是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做。一到春天,我和小伙伴们玩得最多的就是柳笛。毕竟柳树遍地都是,不花一分钱口袋里就鼓鼓囊囊装满了柳笛,每一个都让我们爱不释手。拿一个柳笛含在嘴里,还没吹,那股柳树特有的清香便在嘴里弥散开来。孩子们聚在一起,炫耀着谁做的柳笛外观漂亮精美细致,比试着谁吹的柳笛声音悠扬响亮。田埂上,坑塘边,街巷里,一个个灰头土脸的农家娃口衔柳笛,仿佛是事先约好似的,鼓着腮帮子,使出全身力气憋足了劲吹,有的孩童还别出心裁,把几个长短不齐的柳笛并排放在嘴里一起吹,可谓是柳笛“交响乐”了。由于孩童们手劲儿有大有小,做出来的柳笛自然是长短粗细各异,吹奏出的声音更是五花八门。于是,或远或近,或粗或细,时长时短,时缓时急的柳笛响了起来,整个村子都回荡着柳笛的声音。粗长的柳笛音色粗犷,低沉浑厚,“呜呜哑哑”像老牛的哞叫;细短的柳笛音质柔美,清脆响亮,“嗡嗡嘤嘤”如牧童的短笛。那一声声清脆、响亮、悠远的柳笛声,踏着春雨的节拍,合着燕子的呢喃,带着泥土的芳香,此起彼伏,相互交织,不绝于耳,在村庄上空回荡,在广袤原野跳跃,吹醒了多姿多彩的春天,吹亮了质朴纯净的春色,吹开了无忧无虑的童趣,勾勒了一幅清新淡雅优美欢快的乡村孩童戏春图。

    后来,随着年龄渐长,上了初中,对做柳笛、吹柳笛失去了兴趣,但一到春天,放学路上看到村里的孩童攀枝折于地做柳笛、吹柳笛,心里总是怀想童年时光的无拘无束。再后来,长大成人参加了工作,整日为公事私事家务事所忙碌,小小柳笛、欢乐童年就成了记忆深处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直到有一天,我偶然中听到了程琳那首经典的《柳笛》,才又一次勾起了我对童年对柳笛的无限怀念:

    柳枝长啊柳枝密,春风晾得柳树绿,不知你忘记没忘记,你曾为我做柳笛。树上的鸟儿随我唱,田里的水牛听入了迷,你记得我,我也记得你,柳笛声声传友谊,传友谊。七个柳笛七个音,音调高低总相宜。不知你忘记没忘记,你教我吹家乡的曲。柳树青青春又来,勾起了我的思乡意。你记得我,我也记得你,少年的时光难忘记,难忘记……

    如今,春风又吹绿了枝头,童年时代带来无尽乐趣的柳笛又在我的耳畔响起,多想回到故乡,折一枝柔软的柳枝,制作一支心爱的柳笛,再像儿时那样无忧无虑地让柳笛声响彻村里村外,把故乡明媚多姿的春天紧紧抱入怀中。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