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3月23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技术干部季会上讲话。 |
1941年5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
1921-2021 奋斗百年路·科技之光
红军长征胜利之后,科学、教育和文化落后的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成为革命和抗战的大本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科学对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前进的政党必然把握着前进的科学”——革命老前辈徐特立当时就有如此深刻的认识,真令人对共产党人肃然起敬!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在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同时,还对从事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新估计,并号召一切受帝国主义和国民党驱逐、轻视与虐待的知识分子到解放区来,人民政府将给以欢迎和优待。
1937年5月,边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提出要“转变与创立特区为抗日民主的模范”区域,就必须在边区内办学校、开工厂、设医院、建立无线电通信联络,发展科学技术,开展文化艺术工作,就需要各种专家和技术人才,如果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上述任务将无法实现。为此,边区党委专门发出指示,就知识分子问题提出了具体安排意见。
1939年12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指出:在长期的和残酷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在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共产党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的参加,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对于知识分子的正确政策,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据此,党中央提出了具体要求,藉以加强与知识分子联系,吸收更多的知识分子参加革命工作。接着,中央军委在《关于军队中吸收和对待专家的政策指示》中规定:对于科技专家,应在工作上充分信任,在安全上提供保证;在物质上,以其能力学识给以特别优待,对特殊人才不惜重价延聘。党中央的这些指示,为从政治上、思想上团结、培养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参加革命工作指明了方向。
特别是1940年4月13日,边区政府举行政府委员会议,专门讨论优待技术人员问题。会议决定如下:一是对技术人员增加津贴;二是调整、改善技术人员之住房及办公条件;三是给技术部门增加公用马匹和勤务员;四是政府机关之非党技术人员可以参加各厅行政会议。
同年8月,边区政府再次召开政府委员会议,又继续专门研究技术人员待遇等问题,并就如何具体落实做了明确的规定。同时,经过对这些决定及措施的不断修改和充实,最后以法规的形式正式颁行。
1941年5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强调“奖励自由研究,尊重知识分子,提倡科学知识与文艺运动,欢迎科学艺术人才,保护流亡学生与失学青年,允许在学学生以民主自治权利,实施公务人员的两小时学习制”。还特别提出了“科学大众化”的要求,要求“科学技术人员努力从事科学普及工作,把最基础的科学知识普及到人民中间去,用新的观念、意识和知识逐渐代替封建迷信思想、旧习惯和落后的意识”。这里所说的“科学大众化”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科学普及”。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还提出,“继续推行消灭文盲政策,推广新文字教育,健全正规学制,普及国民教育,改善小学教员生活,实施成年补习教育,加强干部教育,推广通俗书报。”“推广卫生行政,增进医药设备,欢迎医务人才,以达减轻人民疾病之目的,同时实行救济外来的灾民、难民”。
1941年前后,边区财政经济处于极端困难时期,但是党中央和边区政府还尽量为知识分子创造生活条件使其安心工作,在物质上想办法给予优先照顾。为了对各种技术人员情况分别制定行之有效的供给标准,边区政府专门成立了技术干部资格审查机构,并根据中共中央有关优待技术干部的“物质优待的标准依照其能力学识的程度规定之,要使他们及其家属无生活顾虑,专心工作。对于特殊的人才,不惜重价延聘”的规定精神,边区政府对技术人员提出了分类及优待标准:要按“实际能力、现在职务、服务年限”三者为主要根据。同时明确规定,“一般技术人员的待遇均高于同级党政机关干部”。这就为在生活上照顾知识分子、优待科技人员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保证了边区知识分子在工作实践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扎实而顺畅地开展。
1942年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总结抗战以来和边区知识分子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专门拟定了《文化技术干部待遇条例》,并指示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在党中央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各抗日根据地相继开始了科技立法活动。其中主要的有:1941年3月山东省战时工作委员会公布的《关于优待特殊技术人才的通知》、1941年11月晋冀鲁豫边区公布的《关于积极改良技术颁布奖励办法》、1942年晋察冀边区颁布的《优待生产技术人员暂行办法》。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