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31日 星期五
让珍稀自然地貌不再“受伤”
□ 闫罗彬

    近日,一网红博主带外国游客进入陕西省靖边县龙洲丹霞地貌景区,在景区“禁止入内”区域上随意踩踏行走引发广泛关注,一边倒的批评声再次引发人们对景区自然地貌保护的讨论。

    其实,破坏珍稀自然地貌的事情近些年屡见不鲜。2018年,甘肃张掖七彩丹霞遭踩踏破坏事件也曾引发轩然大波;而江西三清山“巨蟒峰”损毁案则是最具震慑的案例,该案是全国首例故意损毁自然遗迹入刑的刑事案件,也是全国首例检察机关针对损毁自然遗迹提起的生态破坏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

    原本,不破坏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应成为自然地貌旅游领域的一条“带电的高压线”,是每一位游客必须坚守的底线,但一次又一次突破底线事件的上演,到底是游客的无知还是管理者的保护不到位?我们该如何保护这些珍稀的自然地貌呢?

    龙洲“波浪谷”的形成

    此次事件的事发点在陕西省靖边县龙洲丹霞地貌景区,“波浪谷”在层理丰富的砂岩上主要由风化作用和降雨时短暂的地表流水侵蚀形成,在大类上可以归为“砂岩地貌”。虽然学界对景区内的“波浪谷”景观尚无具体的学术名称,但这一奇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容易解释的。

    1909年,著名地貌学家戴维斯提出了侵蚀旋回理论,阐述了地貌从平原隆起为高原,然后被沟谷不断侵蚀切割,直到被侵蚀殆尽形成新的平原的理论。尽管在接下来的一百多年的时间对其合理性众说纷纭,但在地貌的解释中却投下了绵长的阴影。

    形成龙洲丹霞景区的“波浪谷”的红色岩石是红层。红层大多起源于周围高处的沙石碎屑被大大小小的河流搬运到盆地并沉积下来,干热的气候下其中包含的生物有机碳稀少,碎屑里缺少有机碳的还原作用,其中的铁被氧化为铁锈的颜色,在地下深处经过漫长的历史形成红层。

    不同的是,龙洲的红层的形成与水关系不大,而是起源于白垩纪时期一个沙丘连绵的盆地,盆地不断下沉,沙丘层层覆盖,巨大的压力让深部的沙子聚合成岩石。6500万年前的地壳抬升把红层推至地表,风吹日晒和冰霜雨雪的侵袭使岩石从最表层慢慢因风化而松散,并被风和雨水带走。雨水循着岩石本身的纹理汇集分散,四处寻路游走。这个过程周而复始,形成了波浪谷看似凝固的时间一样的奇观,使人们直观看到流水对岩石的雕刻,异常震撼,是珍稀的地貌景观资源。另外,岩石比较软是龙洲“波浪谷”的红层大多没有形成陡崖的原因。

    人为踩踏带来的伤害

    地貌的演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尽管有时地貌的变化以灾害的形式出现,山崩地裂,肆意展示自然震撼的力量。更多时候,是风霜雨雪、草木根系和鸟兽虫蛾的扰动在不断塑造着地貌的形态。这个过程异常缓慢而难以察觉。地貌景观的变化常以千年到十万年的尺度来计算的,与人类数十年的生命尺度相比,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地貌变化只是它演化过程的一个瞬间,是它演化历史长卷中的一帧画面。

    波浪谷的红层岩性软,特别是表层在风化作用下已经相对松散,人的踩踏确实会留下痕迹,破坏景观的完全自然的面貌。另外,如果这样的行为不加制止,踩踏行为大量发生,势必会导致踩踏处的岩石侵蚀速度比未踩踏的地方快很多,如果达到一定程度,雨季地表水的在这些地方汇水成流,进一步加快侵蚀,地表的形态则会因为人的影响而发生不可恢复的深刻改变。根据以往相关砂岩侵蚀速率的研究,根据砂岩的软硬程度不同,砂岩在自然条件下的风化侵蚀速率大概是在每年0.03mm到每年1mm。实质性的影响一旦发生,完全恢复原样需要被破坏的地方和未破坏的地方被自然风化侵蚀一定深度。具体恢复需要多长时间?是不是600年?需要实际的研究来提供证据,但无疑的是,这肯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下转第2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