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31日 星期五
从地球边疆到星辰大海
□ 金 雷
《火星探险中的生存与牺牲:极地探险启示录》,[加]埃里克·席德豪斯著,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

    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载人登陆火星是人类在太空领域的下一个宏伟目标。基于极地探险与载人火星任务有许多相似之处,作者大致遵循任务顺序,由发射到返回,与极地探险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节点相对应,从任务规划、队伍领导能力、乘员选拔与预防性手术、隔离与医学保障、抵达与返回、生存、牺牲、返航等八个方面,分析探讨和总结归纳了人类极地探险的经验教训,为未来载人火星探索任务提供详细的借鉴参考。

    说到地球边疆,那是我在40年前的提法,特指地球的南北极地区,这里人烟稀少,甚至在南极地区就没有常驻居民,远离经济、文明中心,故称为地球边疆。

    虽然北极地区长久以来就有人类居住,但是直到十七世纪以后才开始完全进入人类视角,而南极地区虽然在古希腊时期就被称为“未知的南方大陆”,但是在1820年才真正被发现,距今不过200年整。

    人类在探险、发现地球边疆的过程中,付出的代价是异常艰辛的,无论猎人、船员、探险家、旅行者、淘金客、邮差、训犬师……等等,都从不同侧面留下了文字记录,其中不乏伟大的探险家,比如第一位到达北极点的美国探险家佩尔里、第一位到达南极点的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以及英国极地探险家斯科特、沙克尔顿,等等。这些日记、探险笔记不仅仅记录了探险的全过程,亦成为人类极地探险的宝贵财富,更成为人类极地探险的启示录:比如阿蒙森的探险著作,揭示了这位极地探险的规划大师探险活动系统的准备,周密的计划,对因纽特人生存技术充分了解、对品质优良的装备、合适的服装以及雪橇犬相处方式的把握,还有从小对滑雪板的熟练使用。在许多方面,阿蒙森都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和开拓者的化身,他和队友为眼部设计的皮革护目镜,使所有的队友没有一个人出现雪盲。

    英国探险家沙克尔顿,虽然横穿南极大陆探险失败了,但是他依靠坚毅的耐力和毅力,与另外5人划救生艇到东北方约1400公里的南乔治亚岛去求救,居然完成了这次冒险横渡,翻越了南乔治亚岛南岸的险峰,到达北岸斯特姆耐斯捕鲸站。从1914年8月8日出发,直到1916年7月末,经历几次营救失败的沙克尔顿终于用一艘智利拖轮,把在象岛上待援的22名队员接了回来。正是由于沙克尔顿的坚强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才使全体人员平安得救,随同沙克尔顿考察的地质学家普里斯特利事后评论说,“如果是处在逆境,那就跪下来,恳求上苍把沙克尔顿赐给你吧。”

    2010年,我在俄罗斯短暂培训时,曾经有机会前往圣彼得堡参观极地博物馆,在琳琅满目的展品中,有一张照片使我久久不能忘,那就是1961年,苏联医生列昂尼德·罗格佐夫在苏联南极新拉扎列夫站越冬时,突发阑尾炎,而站上只有他一名医生,如果不马上进行手术,就有穿孔的危险。为了保持清醒,列昂尼德不得不对自己实行局部麻醉,让他的队友举着镜子,他对着镜子,自己给自己进行阑尾切除手术。手术很成功,列昂尼德·罗格佐夫几天后就恢复了工作。

    以上只是南北极探险和科学考察中的3个实例,但非常有代表性。埃里克·席德豪斯把几十个这样的极地探险实例进行收集,把成功和失败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他认为这是人类极地探险启示录。结合他自己是一名亚轨道航天员、铁人三项运动员、离心机操作员、飞行员和作家于一身的特性,基于极地探险与载人火星任务有许多相似之处,写出了《火星探险中的生存与牺牲——极地探险启示录》。

    这本书不是大部头的学术著作,中译本也只有薄薄的140页。之前也读过不少极地探险和航天科技的书籍,但是该书把探索地球边疆和前往星辰大海中能够遇到的诸多问题一一展示出来,读来有耳目一新之感。作者在书中多次强调,百年前的极地探险和即将开展的载人火星探险,都是前往未知世界的大冒险,“如果载人火星任务要成功的话,那么那些负责火星计划的人就应该从过去的历史中吸取教训,阅读那些生活在最后一个真正探险时代的人们的日记。”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