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7日 星期五
观天下 | 智力制魔 科学防灾
王 谨

    进入 7 月以来,新冠疫情有所缓解,但洪涝灾害给我国中南、华东、华南等地区带来的伤害不小。7 月 6 日,黄冈市的英山县降雨量434.7毫米。8日,黄冈黄梅县的降雨量达该县历史极值 353 毫米。洪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也给高考学子带来涉水赶考的困难。7月7日,全国高考第一天,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一些考生因洪水不能如期应考,有些科目只好改时补考;湖北黄冈市的考生,在当地多方关爱下,学子们总算在风雨中完成了人生大考。
   近日,又从网上看到诸如九江市江洲县、安徽省无为县等地灾民被有序组织撤离家园,或投亲靠友,或在当地临时安置的视频,五味杂陈。
    中国作为一个疆域辽阔的东方大国,“东方日出西边雨”,一些地方干旱,一些地方暴雨,是常有的气候现象。但怎样根据国情,着眼长远,做好防涝、防旱等灾害,尽量减少灾害对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是需要有科学眼光的。
    这次中国新冠疫情得以有效控制,其中不可或缺的是依靠了生命科学,依靠了民族凝聚力。特别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帮了中华民族较早走出疫情危难的大忙。
   本月来势汹汹的水患,让许多省市付出沉重的代价。对频发的洪涝或干旱,我们仍然需要依靠科学,依靠智慧。
    窃以为,抗灾救灾首先要有百年大计的思维。不能停留在来了一次灾,全力抗击脱险就完事。第二次灾来,还是照样要付出巨大代价。要着眼预防为主,既实施长江、黄河等江河安澜大计,同时要有防内涝或干旱的长远规划,并实现灾害预警、天气预报与防范无缝对接。
    其二,灾后要尽快疏通河堰湖塘,清除淤积的泥沙,夯坝挖塘扩堰,以利下次洪水再犯,有科学泄水或利用洪水防旱之处。中国古代大凡有作为的地方官,很在意“宜房未筑淮泗满,故道湮灭疮痍存”的问题,每年清理河道塘堰淤积的泥沙,是每任官员重视的大事。何况,在现代,为官应将人民利益摆在首位,在水患之地,灾后河塘清淤,也是应列决策日程中的当务之急。
    其三,灾后应完善城镇的下水道工程。法国大文豪雨果说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我国县以上城市,以及有经济条件的镇村,灾后都应改造、完善下水道工程。下水道工程体现着人类排水的智慧。欧美国家村镇建设前,都很注意先设计、建设好下水道网。百年前,青岛的德国殖民者所建青岛市下水道,至今受用排涝。中国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科学性自不必说。据悉,今夏同遭暴雨袭击的江西赣州,却“没有一辆汽车泡水”。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受益于历经近千年、全长12.6公里的福寿沟。
    灾害犹如魔鬼,影响着我们的正常生活,人类需要以科学制魔取胜。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