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5日 星期五
一场火星版的求生真人秀
□ 陈柳岐

    火星(拉丁语:Mars, 天文符号♂),是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为太阳系里四颗类地行星之一。西方称火星为玛尔斯,是罗马神话中的战神,所以在英语中,火星是罗马战神的意思,通常被称为“红色星球”。

    在古中国,取其“荧荧如火、亮度与位置变化甚大使人迷惑”之意,命名“荧惑”。《尚书·舜典》记载:“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孔颖达疏:“七政,其政有七,于玑衡察之,必在天者,知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今日则取名“火星”。

    由于火星的适宜条件(同其他行星相比,火星最像地球,而且距离相对较近),它将是人类移民的首选地点,所以我们对火星的向往以及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关于火星题材的电影很多,这部科幻电影《火星救援》是科幻作家安迪·威尔的成名大作,作者在创作之初就已经奠定了硬派科幻的基调,在作品中科学问题的细节处理上也是力求真实。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再次踏入自己轻车熟路的科幻疆域,在忠实原著的基础继续发挥务实求真的作风。而在本片制作过程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更是倾力相助,充当了坚实后盾。

    这部电影的内容主线是载人航天宇宙飞船阿瑞斯3号成功抵达火星,谁知一场破坏力极其巨大的风暴向宇航员们袭来,阿瑞斯3号被迫中断任务,紧急返航。撤离途中,宇航员马克·沃特尼被飞船上吹落的零件击中,由于生还希望渺茫,队友们只得匆匆返航,并向世人宣告他已牺牲的事实。出乎意料的是,马克以极低的概率活了下来。他躲进驻火星的航天基地疗伤。下一次火星任务要等到4年后,而基地内的补给仅够他维持31天。短暂的绝望后,马克决定利用有限的食物,在这颗空无一人的星球上种植作物,寻找一线生机。

    作为一部火星版的求生真人秀,除了张弛有度的剧情和优良的CG制作,还有一些有关影片有意思的细节,更能直观地看出其制作的科学严谨程度。

    1. 影片获得了NASA的全力支持。剧本有50页的内容都是有关NASA的细节,力求呈现出的宇航员形象和行动符合实情。影片总共拍摄周期大约是70天,其中拍摄NASA细节的内容花了剧组21天时间。

    2. 影片中最开始的火星任务正是NASA未来打算实施的。

    3. 2015年9月28日,也就是影片在美国上映的4天前,NASA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证据。

    4. 原著小说作者安迪·威尔是一名专业码农,他甚至编写了软件来精确计算从地球到火星的航行时间。

    5.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亲自绘制了一张剧本封面草图,内容是马特·达蒙的角色在火星上说“I am gonna science the shit out of this planet”(我一定要用科学在这个星球干出生天),这张草图在2014年12月5日随美国“猎户座”载人飞船的首次未载人试飞上太空,并围绕地球飞行两圈。

    6. 剧组真的在摄影棚内种了土豆,并且完全靠其自然生长,用于拍摄马特·达蒙在火星上种植食物求生的场景。

    7. 影片壮丽的火星景象,取景于约旦著名的“玫瑰沙漠”瓦地仑,最终效果由实景拍摄加CG共同完成。此地曾是另一部火星题材电影《红色星球》的拍摄地。

    8. 影片里的一个火星全景镜头中出现了奥林帕斯山,这是太阳系中目前为止被发现的最高的火山。奥林帕斯山火山口深约3公里,顶峰高26公里,平均高度22公里,是地球上珠穆朗玛峰的3倍。

    9. 火星表面的气压平均为600帕(0.087psi),约地球海平面气压100千帕(14.69psi)的0.6%。因为气压太低,火星上的一个“猛烈风暴”实际上相当于清风拂面。作者安迪·威尔承认这是他的小说里最大的漏洞。

    10. “劳模姐”杰西卡·查斯坦在电影拍摄前访问了JPL(喷气推进实验室)和NASA,跟宇航员见面,还读完了原著小说。

    在以上这些有意思的拍摄背景中,其中在火星种土豆则显然是马克生存之旅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植物学家这个以往太空科幻作品中一直被边缘化的设定也因此加身主角。除去改造温室制氢制水这些耗费心力的工程技术,单单是种土豆这件事也绝非电影中看上去那样理所当然。

    宇航员居室隔绝了外界的大气环境和辐射,提供了恒定的气压温度以及光照,马克改造的机器与温室则解决了水源问题,然而在土培条件下仍然必需可供植物吸收的养料和矿物质。幸运的是,火星与地球的土壤在矿物成分上只是略有不同,根据好奇号探测器返回的土壤成分数据,其矿物质含量与地球火山灰样品很相似,虽然贫瘠但毕竟可用。但地球上的土壤中拥有着更重要的东西——微生物,许多矿物需要细菌或真菌分解后才能作为营养植物吸收,因此马克在制作火星土豆时,除了逗大家笑以及把氮磷钾混入火星土壤之外,更重要的一步则是将含有微生物样品的地球土壤样品混入其中(这一点原作中说明更为明确),从而使得火星土壤也拥有“活性”。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副秘书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