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5日 星期五
因为记得,所以活着
□ 陈小奇
《逝物录》,[德]尤迪特·沙朗斯基著,陈早译,中信出版社2020年3月第1版

    德国最受瞩目80后女作家尤迪特·沙朗斯基(Judith Schalansky)重磅新作《逝物录》中文版日前问世。她在得知武汉发生疫情后,于2020年3月2日从柏林给中国读者写了一封信,其中写道:

    ……事情转瞬即变。一座火山,或恰是这样一场疾病的爆发,会让我们想起,并非事事尽在掌握。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即使我们常常想摆脱它的馈赠,以为能自谋天地。这种体验,是包含着屈辱的屈从。或许,也是一次学习?

    为何在某些东西一去不返之时,我们才会感觉到,它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为何我什么都扔不掉?为何灭绝的物种、被毁的画作和烧光的书,比所有其他流传下来的东西,更让我着迷、更让我向往?

    这些问题,唤醒我创建一份消逝名录的愿望,一份已知曾在、但已成往昔者的目录——不论它们是被蓄意损毁,还是在历史进程中灰飞烟灭。

    因为,逝者——所爱之人,或哪怕只是钥匙链之类的小物——均离开了现实,跨入神话的空间,从实存变为虚幻。于是,讲述开始了,讲所有那些故事和轶事,没有它们,任何葬礼都无法忍受。那是一种尝试,在讲述中还魂逝者的本真。因为讲述,在帮助。它是最好的悼念。我于是恍然大悟,失去的经验,是所有文明的开始。

    沙朗斯基坚信,书是存护事物最好、最美的地方。她想写、想设计这样的书,一本纯粹搜集的书,使她牵挂的东西得以讲述;一本悼唁和安慰的书;一本不仅关乎失、也关乎得的书。因为,文学什么都召不回,却让一切都能被体验。

    2018年,继《岛屿书》后,沙朗斯基历时数年探访、研究写就的重磅新作《逝物录》在德国出版,随即获得2019年“德国最美的书” 大奖以及“威廉·拉伯文学奖”。

    在《逝物录》中,作者通过12种逝物,记录了12段人类遗失的记忆,记录了历史上的空白,它们有弗里德里希被烧毁画作中的风景、太平洋中沉没的岛屿、灭绝的里海虎、萨福失传的诗歌、摩尼教的没落、不复存在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茂瑙失踪的处女作……作者通过迷人的异质文本、出色的文献功底,书写遗忘、记忆、生命。在记忆过载、渴望占有的时代,本书一反潮流,用消逝之物,探讨失去对于生命的意义:存在和逝去的边界,在于记忆。真正逝去的,是被遗忘的。因为记得,所以活着。

    沙朗斯基出生于1980年,从各个方面看,她尚不算长久的人生在《逝物录》中得到了整合。它类似于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其中的4个故事作者运用了第一人称视角,当中的两个故事将读者带到了作者的家乡:位于前波美拉尼亚的港口城市格赖夫斯瓦尔德及其周边地区。而《格赖夫斯瓦尔德港》的文字又最富诗意。它讲述了作者顺着流入港口的雷克河三度步行、更确切地说是——探索到港口时沿途获得的各种印象。

    这个短篇描述的失落之物是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的一幅画作,它焚毁于1931年发生的一场大火之中。该篇故事的题目即源自这幅同名画作。不过,画作在此只为高度浓缩并精准描述自然与文化景观提供了一个契机。我们从这篇乃至全书共12篇故事中,得到的远远大于失去的是一种叙事基调,沙朗斯基几乎凭一己之力复苏了自然书写的创作技巧,并成为当前该文学分支的最为重要的核心人物。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