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3日 星期五
记录片式的防疫电影
□ 郑 军

    2009年初,由TBS电视台和东宝映画联合制作的《感染列岛》在日本上映,次年登陆中国银幕。当时被媒体介绍为科幻片,我也是带着这副有色眼镜去看的,感觉它很不科幻。而且剧情散乱,节奏缓慢,缺乏高潮。当时,这也是很多中国观众的感受。

    10年过后,我和无数中国人都置身于新冠肺炎疫情这部超级实景剧当中。再翻出这部电影来看,感受已经完全不同。《感染列岛》和晚两年上映的美国电影《传染病》一样,都是记录片式的防疫电影。如今新冠肺炎疫情中发生的很多事情,都在这部电影里有所展示。

    影片没有铺垫,直奔主题。开局便是菲律宾村落出现疫情,日本医生到场防治。疫情原因是个谜,在影片中间给出答案——野外的蝙蝠传染了人。想当年,中国观众对这个答案基本无感,甚至有人嘲笑电影小题大作,区区蝙蝠能整出这么大的事?今天,我们不得不佩服制作者的严谨。

    当病情传到日本后,男主角松冈刚的医院成为第一暴发点。接下来完全是标准的防疫过程。医生们穿起防护服,挨个查问病人的接触史。影片中的病毒被设定为变异的流感病毒,它的症状表现参照了当年的非典。影片中多次出现病危时的救治过程,也完全参照非典的救治过程,有呼吸机,有叶克膜。当年看到小林荣子出入军营,接受体温测试时,中国观众基本没人见过体温枪,今天,这种仪器已经如影随行般的普遍。片子里甚至有“方舱医院”的影子,只不过设在办公场所,面积狭小,没有武汉方舱医院的规模。

    影片最后,女主人公提示可以用治愈患者的血清进行治疗。还解释说这是一种未经公认的疗法,欧洲医生不同意使用,但是扎伊尔医生在危险关头用过,有成功案例。想当年,有些观众以为这是制作人在胡编,用来比喻“血脉相连”之类的主题。今天才知道这不是艺术夸张,恰恰是科学结论。

    女主人公小林荣子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空降到日本指挥医院的防疫工作。当年很多观众都不知道这个角色有什么用。现在,我们每天都看到世卫组织官员奔走于防疫第一线,才能理解小林荣子的价值,她是防疫体制的代言人。将普通医院转成隔离医院,在医护中组织志愿队,小林荣子的举措作为电影情节有些乏味,但它逼真地演示了标准防疫流程。

    影片中流感病毒的致死率设定为30%,看上去十分夸张。但在影片上映几年后暴发的中东呼吸综合征,致死率就是27%。只不过高致死率通常伴随着低感染率,很难象影片中那样引发全社会的瘫痪。

    《感染列岛》甚至离开防疫前线,描述疫情带来的社会矛盾。先是医院本身,小林荣子要求全院实施隔离,被院长抵制,理由是不能干扰其他医疗资源的运转。大凡疫情,必然形成对患者的歧视。电影里,日本人最初把传染源设定为一家养鸡场,怀疑是这里的禽流感导致疫情。结果养鸡场一家人被邻里和同学歧视,场主自杀。

    影片中有个业余生物学家不惜偷盗病毒标本,为的是测试基因序列。他还有句台词,说这种时候测试序列就像竞赛。也只有在今天,我们才能理解他的行为动机。

    当然,《感染列岛》也不是每处情节都很严谨。和后来的美国电影《传染病》一样,该片使用很多明星。为了让他们充分露脸,有时候即使在医院,甚至接触病人,都不穿防护服,不戴口罩。今天再看这部电影,会禁不住为他们不戴口罩而着急。

    影片后半段,由于疫情失控,城市变成废墟。自卫队上街抓捕患者,镇压骚乱。这可能是该片被称为科幻片的原因。然而,两个主人公所在的医院却像世外桃源,仍然有水有电,按照以前的程序运转。到疫情结束时,日本死去十分之一人口,远超二战,社会却能迅速恢复常态。这些都缺乏可信性。

    非典已经过去17年,《感染列岛》和《传染病》都是以其为素材制作的防疫电影,可惜都出现在别的国家,中国尚无有影响的防疫电影。如今,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更大的灾难,影响了更多的人群,希望这次中国电影人不再缺席。

    (作者系科幻作家,中国未来研究会常务理事)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