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3日 星期五
青铜器中的鼎和尊
□ 居云峰

    亮收藏 长知识 

    青铜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呈青灰色。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因为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而著称于世。

    考古发现,陕西姜寨遗址出士的黄铜残片是中国最古老的铜制品,经检测为冶炼所得,距今6500~6700年。中国的青铜器,所属年代为传说的尧舜禹时期——东汉末年,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断代标志期,是以铜器使用代替石器使用,后又被铁器使用所替代的历史时期。

    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和饰物,夏朝开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朝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形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强,花纹繁缛富丽。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和兵器越来越少。战国晚期至东汉末年,传统的礼仪制度彻底瓦解,陶瓷业得到较大发展,日用青铜器皿和祭祀青铜鼎器被进一步排挤出局。到隋唐时期,青铜器主要为各类精美的铜镜。再以后,青铜器除了铜镜外,不再有什么发展了。

    青铜器的类型有:炊器、食器、酒器、乐器、车马饰、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等。特别是鼎,由最初的烧煮食物的炊具逐步演变为一种礼器,成为权力与财富象征。鼎的多少,反映了地位的高低;鼎的轻重,标志着权力的大小。这样的青铜器,是十分特殊的国之重器。1995年10月,中国赠送给联合国总部的国礼就是“世纪宝鼎”。

    青铜器的制作有范铸法和失蜡法等。代表器具有: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青铜器是资深藏家最认可的板块之一。今天,我捧出两件青铜器,供读者们共同赏析。第一件,高仿商代兽面纹分裆鼎。通高26.5厘米,口径19.5厘米,壁厚0.3厘米。鼎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似鼎,中腹似鬲,下部是袋形下三只较长的柱足。立耳,侈口,直沿,束颈,腹甚深。颈饰夔龙纹,腹饰饕餮纹,腹与足以上有高扉棱。范铸成器,三柱足芯同三袋底通为深洞。鼎的造型庄重典雅,纹饰粗犷神奇。分裆鼎里外壁遍布绿铜锈,称绿漆古。酷似1972年华阴县桃下村出土、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兽面纹分裆鼎”。

    据《中华国宝 陕西珍贵文物集成》一书介绍:饕餮纹饰,实际上是牛、羊、豕等动物头部的综合图案,特征是咧口獠牙、面目狰狞。奴隶主贵族之所以把饕餮纹装饰在铜礼器上,完全是为了显示奴隶主的威严和恐吓愚弄奴隶们,维护其统治。

    第二件,高仿汉朝桶型错金龙凤纹尊。通高21厘米,口径18.8厘米。尊口沿下和尊底上各2.5厘米处有一条弦筋纹,尊中腰处有三条弦筋纹。三弦筋纹微上处,对称着衔环辅首。尊桶底三等分处有三只兽足,各高6厘米。三足同尊底中心点连接有三条范铸棱筋。尊壁厚0.2厘米,内容深14.5厘米。尊中腰弦筋纹上下,装饰有错金龙和凤图案,惹人眼目,动人心魄。尊的造型,古朴庄重,规整大器。尊体里外壁及辅首、兽足,满布绿锈,颇似人们讲的绿漆古,煞是诱人好看。经反复比对青铜尊的图录,与西汉的鎏金鸟兽纹青铜尊甚为相似,只是缺失了上盖。尊在古代,是盛酒器,也是祭祀礼器,同鼎比肩尊贵。

    也许会有人说,高仿也是赝品,值得收藏吗?我认为,赝品只是对正品而言,是对文物而言,并不是说赝品艺术价值就低,特别对于高仿的青铜器。大家都知道,青铜器属珍贵文物,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以保护,对青铜器流通有严格管制。在市场上合法流通的青铜器大致有两类:一是1949年以前出土,流传有序,并有著录可以佐证的;二是从海外回流的。特别是鼎、尊等青铜礼器、重器,是少之又少,甚至难得一见。主要为博物馆藏品,或潜藏于墓葬。即使有民间流转,如凤毛麟角,价钱何等昂贵,一般收藏者怎敢涉足。

    在这种情况下,能将高水平高质量的仿制品置于案几,藏之箱柜,随时面视正品文物的容貌,欣赏表现出的艺术风采,由此再追索原文物的文化内涵,不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吗?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原副理事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