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27日 星期五
精准帮扶学生转变
□ 尹雪梅

学习科学

    人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并不是白纸一张,他们对新知识是有先有概念的,包括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等等。正确的先有概念对学习是有帮助的,但错误的概念却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造成了障碍,了解了错误概念造成的障碍,可以使我们的对策更加精准。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存在着误区:大部分学生的习惯是把文言文先译成现代文再理解。这便是学生的先有概念,这种思维方式严重地束缚了他们的学习。

    改变先有概念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直接的过程,因此,在文言文阅读中,我对学生进行了长时间的帮助和训练。比如,强化一种意识:要把文言文当作文章来读而非只是文言语料。

    首先要培养一种习惯:每拿到一篇文言文,不要想翻译,而是先从头到尾读完,了解大意,不懂的词句跳过去。采用“先设问、带着问题读文章、提取相关信息”的策略。同时,带领学生多读多背,培养文言语感,平时也增加文言词汇的积累。经过近一个学年反复的训练,大部分学生能够逐步改掉看到文言文先去想译文的习惯。可见,了解先有概念所造成的障碍很有必要,它可以使我们正视其所带来的局限,并且开动脑筋采取恰当的策略去帮助学生改变。

    除了经验的预估外,通过学生课堂的表现、作业也可以发现先有概念带来的障碍。比如在语基学习中,对于“计较”“下载”“穴位”等词语的读音,对于“首当其冲”“美轮美奂”等词语的运用,由于日常的语言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很多学生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错误。因此,在及时地捕捉这些先有概念之后,就要通过经常性的巩固、结合语境的练习等方法去克服障碍,避免错误。

    再比如,学习了记叙文之后,学生了解了铺垫、伏笔、描写方法等知识,但在作业中发现,他们会把这些术语运用到说明文、议论文阅读之中,也就是这些先有概念成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障碍。因此,结合不同的文体巩固、辨析知识也是我们经常要做的事情。及时了解先有概念带来的障碍,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帮助,使新的学习更加顺利。李政涛教授曾说:“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述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这与学习科学对先有概念的重视是完全契合的。教学越是基于学生的内在需求越是有效。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先有概念,是改进教学的必要前提。

    (作者系北京市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高级教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