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27日 星期五
爱我中华国在心
□ 苏 青
旗升注目涌豪迈。 摄影/张红斌

    “旭日靓影同出营,旗杆雄姿共拔挺。正步劲踢神精气,队列秀排齐整英。旗升注目涌豪迈,乐奏肃容溢深情。万众唱响进行曲,爱我中华国在心。”9月26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开馆10周年主题升旗仪式”在中国科技馆西广场隆重举行。由24名优秀青年职工组成的中国科技馆国旗队朝气蓬勃、精神抖擞,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伴乐和嘹亮的国歌声中,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10年前的9月16日,中国科技馆新馆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建成并开放,成为“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一道靓丽风景。截至2019年8月底,中国科技馆新馆服务观众共计3513万多人次,在全球科技博物馆中名列前茅。升旗仪式上,颁发了“新馆十年·最美有你”奖项,对近10年来在党建、创新、服务、合作、担当、安全、奉献、传承、管理、竞技等10个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员工进行了表彰。

    “作为国旗队的一员,参加今天的主题升旗活动,我感到非常荣幸、无比自豪。”29岁的优秀展教辅导员李一2015年入职的当年就加入了国旗队,升旗仪式结束后,她激动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当天的主题升旗仪式还发布了中国科技馆文化体系建设成果。一是重新确立了中国科技馆办馆理念:体验科学,启迪创新。期望通过营造从互动学习、实践中认知、探索科学技术的情境,引导公众体验科技呈现的美妙与神奇,感受科技带来的福祉与乐趣,从而激发对科技的好奇、想象与追求,继而达到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造能力的目的。二是明确了中国科技馆发展愿景:以“深化改革、提升能力”为突破,激发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新时代事业发展的自豪感,致力于成为科技教育的先导者;以“标准化引领、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推动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创新升级,增强广大公众对科普服务的获得感,致力于成为科技馆事业的引领者;以“中国方案、世界舞台”为路径,不断提高软实力、用好巧实力,增强世界人民对中国科技文化的认同感,致力于成为科学文化的国际传播者。三是提炼出中国科技馆建设发展精神内核:至臻至谨,同创同心。至臻,既是中国科技馆人引领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实现“先导者”“引领者”“传播者”发展愿景的客观需要;至谨,既是中国科技馆人履职尽责的基本要求,也是完成发展使命的重要前提。同创,既是中国科技馆人书写辉煌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开创美好未来、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同心,既是中国科技馆人追求卓越目标的力量源泉,也是实现美好愿景的制胜法宝。

    为庆祝新中国70华诞,9月26日这一天,“礼赞共和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在中国科技馆揭幕。展览以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在航天、海洋、核能、制造、信息、健康6大领域的标志性科技成果为切入点,设置了逐梦星空、瀚海扬波、核能伟业、制造强国、智慧互联、健康生活6个主题展区,通过互动体验等方式,展示每项科技成就背后的科学原理、发展历程、实际应用以及所彰显的科学家精神,由此激发观众的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和奉献热情,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汇聚磅礴力量。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成功发射,将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奠定了我国运载火箭发展基础。截至2019年3月10日,长征系列火箭已研制出17型基础级火箭和5型上面级火箭并均投入使用,成功将506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据悉,未来的长征九号综合性能指标将达到国际运载火箭先进水平,可满足未来较长时期我国深空探测、载人月球探测等重大科技活动的任务需求。

    在“逐梦星空”展区,策展负责人、中国科技馆高级工程师唐罡专门给观众讲解了中国的运载火箭为什么要用“长征”命名:“设计人员在给运载火箭起名时,想到了毛主席写的《七律·长征》诗,于是建议将火箭命名为‘长征’,寓意中国的运载火箭事业就像红军长征一样,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一定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

    回眸新中国70年的科技奋斗历程,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芙蓉国里尽朝晖”;走在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奋进路上,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而今迈步从头越”。前途光明,道路艰辛,使命伟大,任重道远。这正是:“砥砺前行七十秋,花繁果茂雀枝头。一张白纸绘锦卷,两个翻番耀金瓯。科技创新增活力,知识普及助加油。复兴中华再出发,世界之林笑昂首。”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