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27日 星期五
回望“追星逐梦”的岁月
□ 曹 静
摄影/沈玲

    爱国情  奋斗者

    一直想写写“追星逐梦”那点事,今天再次问内心:是什么使我能一直坚持卫星气象科学传播?心底最静谧处轻轻告诉我:是追星梦!是的,这个梦一直伴随着我的职业生涯,令我沿着特定的道路前行。

    机缘巧合结缘卫星 岁月见证国之重器

    1970年4月24日晚,我追着哥哥姐姐在院子里仰望着星空,竖起耳朵聆听东方红一号卫星乐曲。不知此事缘于医生爸教师妈的指引,还是兄妹们的自发好奇,反正在少许的儿时记忆中,这段兴奋的“追星”记忆颇为深刻。

    1984年,我在大学里选修了一门课:“卫星遥感”,也许正是这堂课冥冥之中改变了我的职业轨迹,1989年4月,已工作了3年多的我,因时任广东省气象局局长谢国涛的一句话:你学过卫星遥感,去卫星站工作吧,就跨到了气象卫星领域。

    1989~1998年,我国试验用气象卫星发展阶段,无缘1988年9月7日首发星的我,终于迎来1990年9月3日激动人心的风云一号B星发射和接下来的在轨测试、数据接收、遥感应用等工作;期间我曾在计算机科配合制作中国第一幅气象卫星影像地图、曾在接收科遭遇B星失控收不到信号的沮丧,以及起死回生后恢复收图的惊喜;曾经历1994年提前3天准备好的“祝风云二号首颗卫星发射成功”的横幅,还来不及挂就永远再没机会上墙的遗憾;还亲历了风云二号两颗实验星都没有达到设计寿命而过早夭折的命运。

    1999~2007年,我国气象卫星从试验跨入到业务阶段,所有业务星一改实验星短寿命运,每颗星在轨运行都远超设计寿命多年。期间第一颗业务星“一遇风云画真龙”带来的惊喜和它在太空试验中“视死如归”的勇气,足以令我一生铭记;之后我国所有业务星和美、日、欧等国的卫星一同被纳入国际业务星系列,共同肩负起地球及大气的探测工作。

    2008~2018年,我国第二代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系列和风云四号A星相继发射成功,我国两种气象卫星均实现了升级换代,星载仪器和星地通讯的巨大进步也使卫星进入了定量应用新阶段。从气候到生态服务、从国内到国外、从天气灾害到敏感事件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下转第二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