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21日 星期五
好科幻电影硬在哪儿

聚沙成塔

    □ 老 沙

    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热爆刷屏,在给中国科幻电影市场极大提升信心的同时,也让更多人愈加相信一个偏论:科幻电影就得花大钱砸特效!

    问题是仅仅靠钱砸特效是砸不出一部真正好的科幻电影的。

    科幻电影的创作主要有两大核心:一是科幻要硬,科学架构(科)要有符合科学基本原理的逻辑自洽,在此基础之上的想像力(幻)新颖大胆奇特,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是为上佳;二是电影要硬,电影语言的艺术性表达充分,画面剪接具足够的视觉张力与冲击力,有一个好的电影叙事。

    这两大核心,一个是科幻的本质属性,另一个是电影的本质属性,它们构成了科幻电影的内容基础。我一直相信,在任何艺术创作中,形式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电影技术包括CG等都为电影艺术服务。锦上添花之用,过分追求技术效果则是本末倒置,甚至以技术效果来粉饰电影创作自身的不足则更是一种拙劣。

    我曾经为科幻电影的创作设计了一个科幻架构师的职位,现在也在身体力行。在“科学家在科幻电影创作中的作用”的演讲中,我诠释了科学家作为科幻架构师为科幻电影创作保驾护航的作用,我也总是建议科幻作家在电影创作中作为科幻架构师发挥作用而不必转行去做编剧,那是另一个专门的行当,当然,个别科幻作家具备那样的能力和基础的,另当别论。

    好科幻电影的科幻硬,和那些软硬科幻之争没关系。一个“软”电影故事,它的科幻完全可能是“硬”的,我们可以对标《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它以吓人的1万美元的低成本,完成了一部经典“硬”科幻电影,没有CG特效甚至没有物理特效,没有各种用钱砸出来的硬技术支撑的视效场面,但你却不得不承认它是一部优秀的耐人寻味的“硬”科幻电影。

    还有一部优秀的“硬”科幻“软”电影《降临》,有限的CG特效,没有与外星人烽火狼烟的“硬”场面,却把文明的冲突与融合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电影里,一定都可以寻觅到优秀科学家和科幻作家的身影,他们为整部电影的科学科幻架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尤其要对标一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科幻也硬电影也硬的优秀科幻电影《星际穿越》,这是我可以给出最高分的几部优秀科幻电影之一。影片科学顾问、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基普·索恩和他的团队为电影构建了全部的科学设定,并且做了很多的运算来保证科学的正确性。

    比如,他首先设定了“卡冈图雅”的质量,这样最靠近视界的稳定行星轨道就确定了。然后索恩通过计算得到,这种情况下,米勒行星虽然会受到巨大的潮汐力,形状也被拉长,但依然能够把持得住。如果“卡冈图雅”的质量比这个小的话,米勒行星就会被彻底撕碎。同样的道理解释了库柏在落入“卡冈图雅”视界的时候,为什么不会被潮汐力撕裂。影片上映时,索恩还同步出版了一本名为《〈星际穿越〉的科学》的新书,为电影站台。在这本书里,他透露了许多电影中没有明确说明的科学设定,以及设定和影片实际表现内容的差异。

    在这令人赞叹不已的科幻架构下,导演诺兰拍了一部令人感动不已的优秀电影。

    中国科幻电影的现状与其之间的差距,不是资金投入少,不是电影技术(CG等)水平不够,不是这个不是那个,而是我所说的科幻的硬和电影的硬这两大硬核心上的差距。

    马上要去参加2019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科幻影视产业论坛。很高兴看到我们的电影人开始关注到了科幻电影创作的方方面面了,我更希望能够看到我们中国自己的科幻与电影双硬的优秀科幻电影不断涌现。

    踏踏实实做好一部科幻电影的科幻叙事和电影叙事,才是王道!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科幻电影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