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21日 星期五
小学科学课不应该是副课

    (上接第一版)

    针对小学科学教育面临的实际情况,我们曾经到过上百所中小学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供主管部门决策参考。

    首先,科学教材是上好科学课的前提。根据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在课程标准制定和教材编写工作中,既需要一线科技专家,又需要一线教育专家。科技专家主要回答孩子应该学什么和为什么要学的问题,教育专家主要回答什么时候学和怎么学的问题。

    除了优秀科学教师、教研员和专职教材编写人员外,经过严格科学训练,最了解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科技专家,在课标制定和教材编写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要主动吸纳他们加入科学教育队伍。

    其次,要加强师资培训,提升科学教师队伍的科学素养和专业化水平。科学教师是孩子们追求科学梦想的引路人,要切实保证教师队伍的科学素养。针对科学教师短缺的现状,除了在重点师范学院校普遍设置科学教育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外,还应面向非师范院校大量招聘理工科毕业生,经过教学资格认证补充进教师队伍,尽快解决科学教师专职化比例过低的问题。对现有教师队伍,应每年开展全国性的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专业能力。

    再次,要引入社会资源,提升科学教育质量。建立科技专家进校园的制度性安排,在学校开展常规化的系列科普讲座,一线科技工作者与孩子们面对面,对他们了解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极有裨益。要吸纳一批理工科专业的研究生开发科学课程和实验,协助管理校内实验室,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双师教育,由学校教师和研究生共同上课。这样一来,既锻炼了研究生的教学技能,拓宽了他们的职业发展道路,还能把其中的优秀人才直接吸纳为专职科学教师,缓解专职化率过低的问题。要加强科技馆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利用科技馆的展品展项,开发出一系列满足不同学段、符合课堂教育需要的科学课程,。要扶持青少年科普图书创作,在中小学推广科学阅读,扩充孩子们对不同学科、科技史、科学家精神的理解。

    中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普及率最高、对公民科学素养影响最大的学段。科学作为反直觉的理性思维,定义、观察、实验、验证、逻辑、推理、演绎等方法和手段,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训练,才能成为自觉的行动和思维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未来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选择。

    小学生学科学,并不仅仅是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世界科技强国都十分重视小学阶段的科学启蒙,在很多国家,语文、数学、科学是三门主课,而在我国,大多数学校仍然把语文、数学、外语当做三门主课,科学课被认为是副课。因此,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努力破解科技创新与基础教育两张皮的现象,提升科学教育质量;要给予科学课与语文、数学同样的基础性地位,把科学课作为主课来上,显著提升科学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小学科学课是关系国家科技创新基础的大事。科学教育搞得好,既能吸引青少年学生投身科技、拥抱科技,成为未来一代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同时,将显著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社会基础。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