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07日 星期五
塑化技术唤醒“永恒的生命”
□ 张亭亭

    最近,“送你一颗小心心”这句话火遍网络,以表达“稀罕”之情。可今天,我想送你一颗“大心心”——这颗心,可不简单,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的心脏。

    先来几个数据,让你感受下这颗心到底有多大:宽96.3厘米、长106.2 厘米、重175千克,相当于700个成年人心脏的重量。它是死亡后漂流到加拿大纽芬兰西南海岸北大西洋蓝鲸的心脏。在漫长的漂流过程中,蓝鲸尸体已经发生了严重的自溶,可科学家们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将这颗心完美保存下来。

    这种特殊的方式就是生物塑化技术。生物塑化,是一种可以将组织保存得像活体一样的技术。塑化后的标本变得像塑料一样可以触摸,干燥耐用,能够长久保存。通常动物或人死后,尸体极易腐烂,要想尸身不腐,只能泡在具有极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福尔马林中,色泽惨败,味道刺鼻。可新技术生物塑化技术却让标本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生物塑化技术,通过固定、脱水、强制渗透和硬化等四个步骤在真空中去除尸体中的液体和脂肪,用硅树脂聚合物来替代尸体中的液体和脂肪,从而保留标本的本来面貌及特征。更有趣的是,塑化标本甚至可以在显微镜下显示细胞的面貌。

    目前,生物塑化技术在国内应用极为广泛。以大连生命奥秘博物馆为代表,已经将生物塑化技术推进到国际领先水平。2016年,一条15米长近33吨重的成年抹香鲸在江苏南通海滩搁浅。大连生命奥秘博物馆馆长随即与当地政府协商,最终决定将抹香鲸运回大连进行塑化,完全复原抹香鲸的内脏、肌肉、骨骼、皮肤等全貌。抹香鲸做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标本,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塑化标本在教学、科研、科普等领域均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摆脱了福尔马林浸泡式标本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弊端,结构清楚、真实感强、感官性状良好,对解剖学的教学、研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推动了科研的进步。一直以来,研究蓝鲸都是件极为困难的事,而这次通过对塑化心脏的研究,发现蓝鲸心脏的形态不同于典型的陆地哺乳动物心脏,这反映了海洋哺乳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进化。

    塑化标本具有极高的科普价值。福尔马林标本的恐怖及人们对死亡的忌讳造成了解剖学脱离大众,难以普及。可塑化技术却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普通大众得以接触生命科学的大门。大连生命奥秘博物馆展出的塑化标本不再恐怖,反而具有艺术的美感,让人可以清晰直观感受到动物、人体的结构特点。

    (作者系大连医科大学17级第一临床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学生。指导老师为大连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隋鸿锦教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