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10日 星期五
既种白云又种田
□ 苏 青
云雾缭绕 禹燕 摄

    青诗白话

    云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它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所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当太阳照在地球的表面,水便蒸发成水蒸气并不断上升,水蒸气一旦过饱和,水分子就会聚集在空气中的微尘周围,由此产生的水滴或冰晶就会把阳光散射到各个方向。云的外观就这样产生了。

    云,由于形状千变万化,一会儿像奔腾的骏马,一会儿像峻峭的山峰,一会儿像欢聚的人群……而让人充满想象。云,由于形态变化多端,时而乌云聚集转成瓢泼大雨,时而天气寒冷变成飘飘瑞雪,时而气温骤降转为骇人冰雹……而令人倍感神奇。

    没事时,我喜欢抬头看云,观云聚云散,叹情人鹊桥相会、人间悲欢离合;赏云卷云舒,赞贤哲胸襟开阔、高士宠辱不惊;看翻云覆雨,感世事变化无常、上苍捉摸不定。看到迷处,不禁胡思乱想;思至痴时,所幸诗如泉涌。于是,《十六字令三首·云》 信手得来。“云, 万里晴空水气凝。多汇聚,日朗变天阴。//云,随风飘动自由行。多变化,任你想象形。//云,琼楼玉宇砌天庭。多神秘,赋诗探仙境。”

    雾也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它是悬浮在近地面大气中的大量细微水滴或冰晶的可视集合体。云和雾的主要区别,一个飘在天空,一个浮在近地面。云和雾,若同时出现,你就很难分得清,哪是云,哪是雾。

    庐山以云雾神奇而闻名于世。庐山云雾四季皆有,以夏季最多,秋季偏少,盖因夏季雨水充沛,秋季天气干燥。夏季云雾多在山顶,冬季云雾多在山腰;这是因为冬季水气凝结的位置低于夏季,所以冬季云层的位置也就低于夏季。春夏相交之时,由于水气偏多,季风变换,天气因而忽晴忽雨、变幻莫测,群峰由此云遮雾罩、烟霞弥漫,云雾就显得来去无踪、诡谲奇特。

    更因为历史上曾有过多次重要政治会议在匡庐召开,庐山的云雾则更显神秘、更加厚重,让人感觉浓云密布、迷雾重叠,引得历史学家不断探究,坊间不时“揭秘”。有感于斯,我1981年暑期初访庐山,得《庐山云雾》短诗;2001年盛夏再登匡庐,心又有得,短诗得以充实加长;2015年春夏之交,有幸在井冈山干部学院参加培训,遥望庐山,沉思静想,遂使《庐山云雾》完善、定稿如下:

    “盛名庐山雾,亲感不虚牛。朦胧四百旋,心随车行揪。//山邀云同走,人约雾共游。咫尺闻耳语,不见使人愁。//结对攀崖险,叩杖破雾囚。云涌峰移步,雾沉松露头。//当年气候异,云雾漫神州。卫星频发射,民怨如雾幽。//元戎进万言,欲解国是忧。风云突变化,冰霜冻热喉。//万马齐喑日,云锁飞龙首。拨雾开云时,风和日丽秀。//自然匡庐美,何为论争仇?天生仙人洞,岂能雾遮丑?//云收长江水,雾吞含鄱口。风饮群峰醉,露润百花羞。//云深多隐士,草浅少清流。采云洗面垢,集雾究霾由。//欲识山真容,极目重霄投。夜读东坡诗,思绪比雾稠。”

    云和雾,由于虚无缥缈,反而令人无限神往;雾和云,由于神秘莫测,更是让人充满遐想。现实不如意时,人们常常把希望寄托到云端;生活遭遇挫折时,缥缈的雾似乎也能带来些许慰藉。前段时间,看到“古道墨香”微信公众号主人曾初良先生发“消暑图”国画25幅。图中男人或蒲扇在手,或酒盅在握;或袒胸露怀,或短袖汗衫;或独自深思,或与人会话;悠哉,闲哉,生活趣味十足。每幅图都题打油诗一首,幽默、风趣、睿智,观来、读来、思来,令人拍腹大笑、拍手称奇、拍案叫绝。

    这其中有一幅画,惹我喜爱,助我思考,引我评判。画中一潇洒长者,立于寂静山中,持杖仰头观月,所配打油诗曰:“清风明月不要钱,揽之入怀却须闲。老夫心中无挂碍,只种白云不种田。”诗画表达了作者高洁孤傲的风骨和野鹤闲云的气度,令人敬佩。但我以为,这位老夫心中即使再无挂碍,再不爱钱,“只种白云不种田”也只能是一种理想而已,可谓镜中花、水中月。现实社会,我们不仅要仰望星空、拥有理想,更要脚踏实地、勇于实践;君子大可不必不爱钱,只不过取之必须有道,再清高也得一日三餐,吃喝拉撒睡。一个人如果只会空谈理想,只是一味清高,而不着眼于现实,更不下大力气去解决实际问题,“只种白云不种田”到头来将沦为坐而论道,必将于事无补,一事无成。有感于斯,将曾先生原诗妄自修改如下,回应那些历史上从来不缺少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老“左”们:“神仙方能不要钱,凡人岂视钱等闲?但愿心中少挂碍,既种白云又种田。”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