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20日 星期五
科学考察逐渐走向科普考察

    2002年,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的积极支持下,我国第一个北极科考站建成,30多位中国科学家在此工作了2年,发表了10多篇论文。2004年,一个永久型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建立了。

    “随着北极科考站的建立,我国真正走进南北极同时科考的行列,取得了多项重要科学成果。”提起北极科考站的建立,至今高登义都很激动,他回忆说:“1991年,我应挪威卑尔根大学邀请,第一次赴北极地区科学考察。在考察船上,我无意中看到了《北极指南》,就借来翻阅,发现在1925年8月24日签订的《斯瓦尔巴条约》中,中国是参加国之一。根据条约,凡参加国都有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建立科学考察站的权利。在考察完毕回国后,就向相关部门汇报,阐述《斯瓦尔巴条约》的意义,特别是建立我国北极科学考察站的重要性,希望国家尽快建立北极科学考察站。”

    令高登义高兴的是,10年来,我国在加强极地科学考察研究的同时,还逐渐走向了科普考察时代。一些中学生和对极地感兴趣的成年人开始去极地科普考察。

    当前,很多年轻人都面临着毕业走向陌生社会的问题。年轻人可能会面对气候环境的变化,也可能会面对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

    对此,高登义希望年轻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多想一想,北极熊面对困难时是如何改变自己求生存的。“变化是永恒的,适应变化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终身发展的本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