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20日 星期五
叶企孙的科学精神
□ 王渝生
叶企孙在清华

    余生趣潭

    在叶企孙(1898.7.16-1977.1.13)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对这位物理学家、教育家、科学史家最好的纪念,就是传承他那崇高的科学精神。

    “我是科学家,我是老实的,我不说假话。”叶企孙如是说。这既是他一生做人的底线,也是他崇高的科学精神的核心。

    叶企孙出生于上海书香世家,自幼天资聪颖,6岁熟读四书五经,9岁进敬业高等小学堂学习国文、史地、西算、理化、博物,受到现代科学启蒙和文明教育,在日记中写下“惜光阴,习勤劳”,“至诚动金石”以自勉。15岁考入清华学堂,16岁起便有《考正商功》《天学述略》《中国算学史略》《革卦解》等论述在《清华周刊》和《清华学报》上发表,并组织清华科学社,开展科学活动,弘扬探索求真、理性质疑的科学精神。

    1918年,20岁的叶企孙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插班读三年级,受教于对光电效应精密测量从而证明了爱因斯坦光量子说的密立根教授,深得其实事实证、以实验验证理论的科学精神之真传。叶企孙后又留学哈佛大学、从师实测普郎克常数的杜安教授,但对杜安的实验方法不盲从,不武断,深入研究,大胆改进,精益求精,多有创新,从而于1921年发表《用X射线重新测定幅射常数h》,其精确度超越此前所有著名科学家的测量值,并被公认为“普朗克常数的叶值”,在世界科学界至少保持了9年之久。其时,叶企孙年仅23岁。是实事实证、求实求真、理性创新的科学精神使他成为科学界的青年才俊。

    1924年,出于家国情怀,26岁的叶企孙回到祖国,应聘任教于东南大学数学系,开始了他长达50多年的物理学家兼教育家的科学生涯。

    1925年,叶企孙受聘于清华大学,次年创办物理系,任系主任。1929又创办理学院,任院长,设算学、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地理等六系,叶企孙任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他确定理学院之目的“除造就科学致用人才外,尚谋树立一研究科学之中心,以求国家之学术独立”。叶企孙的科学精神神和爱国精神溢于言表。

    叶企孙是一位集科研与教育于一身的高校管理者。他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教育规律,大胆改造创新,独具一格,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思想体系。他因材施教,知人善任,坚守重质不重量,坚持教育质量第一,不求规模速成,他注重理论与实验并重,培养学生既动脑更动手,开启实验教学之先河,他提倡通识教育科技与人文融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他有科学救国的情怀,又有科学家的视野,他能够有广阔的胸怀,无私的境界,成为知人善任的伯乐。叶企孙不仅有伯乐的慧眼能够发现人才,而且有举贤的胸怀。在院系形成了精诚团结、亲密合作的氛围,使得清华物理系和理学院能够在不长的时间里吸引凝聚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成为一流的学科平台,优秀的学生不断涌现,其中不乏领军创新人才,日后成为“两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

    叶企孙的仁爱忠恕之心还体现在对工人和实验员的尊重和关爱,物理系和理学院师生在叶企孙这位大家长的身体力行下成为和谐的大家庭,齐心合力上一流。大师之大,首先在眼光之远大,胸怀之博大,故而能够有影响之广大。

    作为新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叶企孙在晚年还谆谆告诫中国科技史研究者:“不要轻易认为古人早已晓得那些实际上是近代方才明白的自然规律。事实上,实际应用常常早于理论了解。”“不要轻易说,我国某种发明、发现在世界上是最早的。”“应当实事求是,不要望文生义,随便提出很难使人信服的说法。”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贯彻了他一生的始终。

    今天,我们要以叶企孙早年在日记中的话“向直进,毋灰心,毋间断”作指引着我们踏实前行的座右铭。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研究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