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08日 星期五
科普活动中定制化服务应采取市场机制
□ 邱成利

科普产业沙龙

    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已经到了培育产业的阶段。通过这么多年各地各部门共同发力,科普活动已经卓有成效,而且正在迈向高端化、市场化。同时,我们科普产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有很多科普产品和科普服务非常受欢迎。就拿今年举行的科技活动周来说,全国各地同步主办启动式,非常难得。同时我们还穿插了一些精彩活动,像讲座、“科学之夜”、科普产品展示、科普图书展示等,这一切都预示着科普消费时代的到来。大家已经不满足于一般的产品需求,需要一些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需要一些高端的讲座,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一些能给人们带来方便、便捷和不同一般享受的科普产品。

    那么,应该怎么办?我觉得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首先,我们要加速制定对科普产业的优惠政策,界定科普产品的定义。科普产品在一般产品基础上,附加了很多的技术含量和一些启发式、寓意式的东西。我印象最深的是,几个航天员的孩子去科技周的主场,开心的不得了。我们连线他们的爸爸妈妈,说就是孩子想玩,想在玩中学科学。这就是一个大市场。我们所有的互动体验的项目,都排了长长的队,包括科学沙龙和讲座,很多人是静下来听。我们做的是免费的、公益的,但是我们做的是示范性的,其他非政府部门、企业、协会都可以适当收费,传媒机构如你们可以尝试市场机制项目。许多科技馆比较纠结,他们有很多很好的产品和展品,如果全部免费,谁也支撑不起,收费又和一些现实政策冲突。建议可以采取大门票免费,互动体验的项目适当收取成本费的方法。另外还涉及一项政策,就是政府的补贴。对那些公益性的科普活动做得好的,应该给予经费支持或后补助。

    其次,满足公众互动体验需求。有一个案例令人印象深刻,秦皇岛做的军事科学体验馆,门票是100元,到夏天的时候仍是人员爆满,这意味着什么?孩子们已经不满足看书、听故事,或者说做一些虚拟体验。真实的体验是最有价值的,最吸引人的,也对他们的学习、智力最有好处;第二个印象深刻的是学生的研学旅游。这个跟一般的旅行不一样,是以学知识,学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为主,这个活动很好;第三个“科学之夜”的活动,在国家动物博物馆和军博同步开放。5月20日那天,全国很多城市,包括拉萨、曲靖都在做这个活动。这个活动其实完全可以搞成市场化的活动,采取收成本费的方式,我们是用公益的方式做。5月26日在上海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闭幕式上,有一个完整的科普演出,上海电视台录播以后要播放,吸引了国内外最好的讲解人员、实验人员、科学秀的人员去表演,还有国外科学家的表演。还有很多很多案例,不再一一举例了。

    再次,开拓科普服务市场与标准。真正的科普服务业市场可能大于产品市场。因为科学家面对面讲比什么都重要,就像5月20日中科院动物所所长周琪院士作的科普报告,报告很高端,如果采取市场的模式,估计很有前景。应加快科普产品和服务标准的制定,提高服务水平和公众满意度。科普虽然有公益性,但是公益性跟我们走市场化其实是不矛盾的。一般的服务是公益性的,特殊的定制化的服务应该是按市场机制做,否则你就有一个供需的不匹配,最后大家不愿意去做。

    最后,科普奖励还是要跟上。我们对科普的奖励远远不及对科研人员的奖励,去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表彰了5部科普作品,与其他科技项目比起来太低了,也就是1%到2%。下一步要多方发力,逐步增加对科普作品的奖励比例,提高奖励等级。通过奖励,激励更多的科技人员从事科普创作,创作优秀科普作品。

    (作者系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人才与科普处调研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