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20日 星期五
大数据让诊断更科学 治疗更精准
□ 科普时报记者 项铮

    专家观点

    近年来,健康大数据成为时髦的热词,健康大数据能做什么?有什么安全隐患?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景汇泉教授告诉记者,健康医疗大数据最重要的是让医疗、疾病预防个性化,更精准。

    疾病诊断更科学

    作为国家慢病防控示范区建设评估专家,并在我国最先进的大数据平台——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完成博士后工作的景汇泉教授认为,医学是建立在数据分析基础上的。我国自2016年就开始进行全国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实践证明用科技手段得到医学、健康大数据,不仅将临床治疗推向新时代,医疗保健和疾病预防都将变得更加个性化、精准化。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爆炸性革命。

    首先,通过分析患者电子病历、健康档案,能更及时、准确地进行疾病预警,做到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其次,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对慢性病患者做全病程管理。

    大数据平台让医生有了难见、罕见病历的资源库。对一些复杂罕见疾病,巨大数据平台成为疾病诊断的助手和佐证。全球每年死于恶性肿瘤的人数超过800万,如果及时、完整、准确地记录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资料,可为研究恶性肿瘤提供充分实证,有效降低恶性肿瘤的危害。目前临床上的精准医疗、个性化靶向治疗就是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大数据平台可以提高疾病诊断的科学性和诊断精度;从保健方面来讲,通过健康数据可以指导用户运动、饮食等生活习性。

    破除孤岛效应

    目前,各医院采集的数据互不共享,尽管医院都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但是信息孤岛造成重复诊断、重复检查等医疗资源浪费,景汇泉教授认为,破除孤岛效应是发展大数据要统筹的大事。

    据了解,自2009年起,国家就投入大量资金解决信息孤岛难题。时至今日,各医院信息互联互通仍是难题。

    尽管目前推动不同的医疗机构间的信息贯通、共享存在一定难度,但是从技术层面来说,这实际上不成为障碍。景汇泉教授认为,推动信息共享是各利益群体的认识问题,关键在人,要统筹规划,打破利益划分。

    景汇泉教授希望国家能够制订一套完善的标准,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对该领域的重视,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另一方面,希望在医学院校多设置与大数据有关病案信息管理或医疗人工智能专业,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保护患者隐私

    如何确保患者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景汇泉教授认为,大数据发展和保障信息安全之间的平衡是重中之重。

    景汇泉教授说,首先建立健全健康医疗大数据开放、保护等法规制度尤为重要。只有通过立法明确界定哪些医疗数据属于患者隐私不得公布,哪些数据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才能更有效地保护患者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同时进一步激发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各大医院要采取内网登录、人员限制等多种技术措施来保障医疗信息安全。与此同时,医院也希望未来能够更好地收集和处理健康大数据,在不涉及患者隐私的情况下,帮助医生开展医学研究。

京ICP备06005116